“六大文化”撑起幸福宿豫新高度
——宿豫经济社会发展巡礼·文化建设篇
大兴旱船、丁嘴跑驴、侍岭舞狮等特色的乡村文化异彩纷呈,文化公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文艺展演等全区性大型文艺活动,好戏连台……
对此,副市长、宿豫区委书记曹秀明作了深入解读:宿豫要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宿豫主流文化,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区域发展“硬支撑”。
发扬光大的传统文化
提起少年宫,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城里孩子的专利,然而在我市,由中央彩票专项公益基金支持建设的1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已全部投入使用,位于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的“金针花乡村学校少年宫”就是其中的一所。由于有了少年宫,农村的孩子们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有了自己的快乐家园,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6月19日上午,宿豫区金针花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正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排练极具宿豫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丁嘴跑驴。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孩子们欢快的表情把跑驴这项传统文化艺术演绎得生动活泼。来自丁嘴中心学校五(2)班的学生顾子涵学习跑驴已经快一年了,虽然天气很热,但她和小伙伴们依然练得十分认真。“我非常开心,可以和大家在一起。我们要将跑驴这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出力。”顾子涵兴奋地说。
据了解,金针花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依托丁嘴中心学校的现有场地和教室而建,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学校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挖掘宿豫的民间文化艺术,开设了音乐、美术、电脑、舞蹈等兴趣班,孩子们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宿豫民间的传统文化与乡村少年宫的兴趣班有机地结合,只是宿豫区打造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结合传统习俗和民俗节日,以传统地方戏曲、锣鼓、舞龙、舞狮等特色文化项目为内容,围绕“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挖掘保护力度,每年定期举办全区性地方民俗文化集中展演展示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特色文化艺术赛事,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交流,提升宿豫传统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在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民俗文化馆,展示传统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
有力传承的非物质文化
宿豫区曹集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师张红是宿豫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多年来,她潜心钻研剪纸艺术,先后有50多件剪纸作品荣获国家、省、市、区各类奖项,并多次在市级以上媒体刊物上发表论文。
走进张红剪纸创作工作室,一件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主题剪纸作品布满了整个工作室,令人啧啧称奇。今年35岁的张红,从小喜爱剪纸艺术,参加工作后曾在关庙中心小学当美术老师,鉴于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学校专门安排她外出学习。
2003年,张红师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陈耀,在陈耀老师的指导下,张红的剪纸水平大幅度提高。多年来,张红把剪纸艺术充分推广到教育教学中,通过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特色班等途径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家、省、 市、区级比赛中获奖。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张红非常感激政府部门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她说,自从被区里列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后,自己每年都能领到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奖励资金,还经常被安排参加全国性的文艺博览会,参展和获奖的剪纸作品也越来越多。张红希望能早日举办个人剪纸展,并创办自己的剪纸艺术班,带出一批热爱剪纸的孩子,将剪纸艺术不断地传承下去。
剪纸艺术是宿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范例,近年来,该区还创办了皂河、蔡集中心小学柳琴戏,王官集欧庙小学落子舞,余娟实验小学淮红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班10个。顺河舞龙、大兴旱船、新庄六路周和打梭等非遗项目在相关乡镇也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多元发展的主流文化
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磊说:“在宿豫,文化是一种品牌、一种魅力、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为进一步加快文化宿豫建设,自2009年以来,宿豫区相继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引导机制和社会办文化激励机制,为“文化宿豫”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城乡社区文化站、非遗保护、文化产业等文化事业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宿豫建设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并设立文化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拿出不少于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公益性群众艺术活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业项目以及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等,大力繁荣全区的文化事业。
城市因文化而兴,城市品位因文化建筑而提升。眼下,精明的宿豫人又在着手建设一个集大剧院、项羽纪念馆、非遗展示馆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公园。文化公园项目占地294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的文化馆项目已实现主体封顶,整个一期工程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
近年来,宿豫区相继建成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体育馆;早在2008年就全面完成了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区建成村居文化活动室50余个,其中顺河社区被评为全市惟一的全国第三批文化先进社区。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全覆盖建设工程,全区18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均已对外开放。
眼下,以打造项羽文化、生态文化、民俗(农耕)文化、企业文化、科普文化和体验文化这“六大文化”为抓手,宿豫区深入推进项羽文化“七个一工程”打响项羽品牌,形成宿豫的主流文化。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为研究项羽文化,弘扬项羽精神搭建了重要平台,宿豫区先后举办了两届项羽文化国际研讨会,设立了“项羽文化研究会金鼎奖”,拍摄的历史纪录片《西楚霸王》在中央10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项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举办“项羽国际文化节”。
宿豫区文广新局局长王新春介绍,宿豫在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过程,大力弘扬“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宿迁城市精神,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规划设计,提升其文化内涵,建设生态文化带。结合传统习俗和民俗节日,以传统地方戏曲、锣鼓、舞龙、舞狮等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为内容,开展祭祀、表演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挖掘保护力度,提升宿豫传统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加快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全区科普文化建设内涵。进一步拓展人防基地规划,加强民防基地减灾避险等体验、训练场馆建设,提升项目档次,把人防基地建设成为中心城市最具吸引力的休闲娱乐、生活体验区域。
王新春表示,“十二五”期间,宿豫要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打下基础;进一步推动非遗和传承项目的发展,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使非遗保护迈上新的台阶;充分落实免费场馆的开放和三送工程,使城乡居民文化享受均等性达到一个新高度。(王国康、何首君、朱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