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看手机菜谱为父母做年夜饭简约却温馨
春节到,又是一个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日子。在人们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春晚、团年饭、压岁钱、漫天的烟花,还有春运归家的人潮几乎成了“固定上演的剧目”。在各种应酬中度过的一个个新春佳节,让人们除了感慨时光飞逝以外,也开始琢磨如何改变过节风气,让春节变得与众不同。
迈入2013年,节俭之风在各地渐渐兴起。如何让这个蛇年春节既不铺张浪费,又让人感觉温馨快乐?不少市民提前好几天就开动脑筋想点子改变了年夜饭方式,改变了送礼的习俗,改变了过年的活动……这个春节到底会带给我们哪些不一样的记忆?本报记者从今日起,带你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体验成都市民的新年新过法。
每年的除夕总是丰盛而热闹的:满桌的美味珍馐,最齐全的家人聚会。今年的除夕和往年相比,无论是团年饭的形式还是人们的观念,都有了不少改变。从前满桌大鱼大肉的团年饭变了,人们更注重菜品的营养搭配,讲究吃多少做多少,杜绝浪费;外出放鞭炮的市民少了,人们更愿意和家人团聚在一块儿,享受家的温暖。这个除夕,简约却不简单,温馨而浪漫。
最热闹的团年
四世同堂大家庭自演“春晚”
“爷爷好!”“外婆好!”“爸妈,我们回来了!”除夕上午11点过,家住太平寺机场旁兰馨苑的邓爷爷和曹婆婆家里陆续迎来了回家团年的晚辈们。怎么每一个回家的子女手上都提着饭盒或者食品袋呢?原来,邓爷爷家今年的团年饭并没有到外面餐馆去订席,而是选择在家里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过年前,邓爷爷就给子女们开了一个“电话会议”,要求大家响应提倡节俭的风潮,每家人带两个菜来,凑一桌团年饭。“在家吃干净卫生,没啥不好的。”子女们都爽快地答应了。
中午吃过团年饭,邓爷爷家除夕的“压轴节目”上演了:自制“家庭春晚”。“我们家的春晚一点不比央视的春晚差,歌舞、小品样样俱全哦!”邓爷爷的大女儿是位退休教师,在云南当知青时就是文工团的得力干将,“春天来了,红梅也开了,我先给大家唱一首‘红梅赞’!”嘹亮婉转的歌声拉开了家庭春晚的序幕,小儿子夫妇随即上演了一场模仿本山大叔的小品《卖拐》,尽管不是原创,可夸张的表演和不标准的川普依然把全家人逗得前仰后合。双簧、猜谜语,晚辈们准备的节目花样颇多,老人的家里热闹非凡。
在爷爷奶奶颇为开心的时候,孙子龙龙给媳妇使了一个眼色,小两口拿出一张纸来到老人家跟前:“这就是我们送上的节日礼物!”“检查报告哟,小林怀孕啦!太好了,今年来个蛇宝宝,大喜事!”这份特别的节日礼物也把家庭春晚掀到高潮:“咱家如今是四世同堂了!这个春节,最难忘!”
最温馨的团年
“80后”小夫妻下厨孝敬父母
从事媒体工作的“80后”新婚夫妇李小姐和刘先生两人平时工作都非常忙,很少陪父母,过节时要么就是请父母到餐馆里撮一顿好吃的,要么就是送昂贵的礼物。而今年春节,小两口想了一个“新招”让父母在这个除夕享受一次儿女奉上的“全方位”服务!没有花费太多却为父母送上了满满的“爱心”,让四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昨日一大早,喜欢睡懒觉的李小姐就起床开始忙活了。“先把家里收拾干净,不然一会儿爸妈来了看到又要帮忙做家务。”9点,李小姐从冰箱里拿出头一天就买好的菜,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平时父母总是担心我们两个年轻人不会过日子,今天我们在孝敬老人的同时,也要让爸爸妈妈们彻底放心。中午的团年饭还有下午茶,都由我们两人来亲手包办!”事实上,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李小姐平日很少下厨。她准备的菜单里,不少菜品还是头一次做。洗菜,切菜,下锅炒……一边拿着手机翻看网上下载来的菜谱,一边忙着翻炒锅里的菜肴。客厅里坐着休息的两位妈妈始终不放心,悄悄地跑到厨房门口瞅了好几次,随即被充当“服务员”的刘先生又拉回沙发坐好。
尽管不是很熟练,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折腾,香味还是从厨房里飘了出来。中午12点半,所有菜肴终于准备齐全,红烧带鱼、糖醋排骨、蒜薹腊肉、麻婆豆腐、清炒菜心、排骨炖藕,五菜一汤,虽然简单却也可口。夹起一块带鱼,李小姐的婆婆周阿姨就开始夸媳妇能干:“跟馆子里卖的差不多了!”举起酒杯祝酒的爸爸望着女儿女婿和亲家,眼中微微泛泪:“以前总以为女儿没长大,什么都不让做。如今成家了,工作、家务都能干好,我们看着也放心了!” (记者 陈瑾 裴睿)
一年一度的除夕,我们最需要的不再是满桌大鱼大肉,而是温馨的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当父母已经渐渐老去的时候,作为子女的我们是否应该趁着节日休息的空隙,让他们享受一次子女的孝心和爱心呢?毕竟,春节的主题就是团年。不用铺张浪费,只需要回到家中,稍微花点心思,就能让爸爸妈妈们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