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民踊跃参加无偿献血
数据:100位市民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上午8时,记者到达泰兴市血站。进入大厅,看到几位市民陆续从楼梯东侧的办公室内走出来,手上拿着荣誉证书和标有无偿献血字样的布袋。走进办公室打听,得知这里正在为获得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先进个人颁发证书。
“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我市共有100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金奖2人、银奖13人、铜奖85人。”泰兴市血站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些奖项是用于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分别对应自愿无偿献血40次8000毫升及以上、30次6000毫升及以上、20次4000毫升及以上。”
献血人次较十年前翻一番
近3年来,泰兴市平均每年约9000人次参加献血,全市每年医疗临床供血量红细胞类达2.8吨,医疗临床用血尚有一定缺口。“去年我市有8610人次献血,今年已有4000人次参与献血,而十年前,全年献血人次约为4000人次,可以看出来,献血人次翻了一番。”
驾驶员22年献血6.04万毫升
当天上午,泰兴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快客分公司驾驶员、42岁的殷建华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从1992年到2013年,22年间,他献血总量已达6.04万毫升,是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
由于3月27日刚献过全血,再度献血需间隔6个月,6月14日当天,殷建华未参加献血。他告诉记者,开始献血缘于当初部队组织官兵献血,退伍回到泰兴后,发现家乡很少有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便大胆走进血站无偿献血,从此便一发不可收。记者问他:“很少有人能做到像你这样持之以恒地献血,你到底图什么?”他诚恳地说:“不图别的,就是想用自己健康的血液拯救他人的生命,这也是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
2006年,妻子季玲娣无意中从殷建华的一只包里发现了他藏起来的数本献血证,知晓了他的善举。季玲娣告诉记者:“结婚十多年,他从没跟我提过这件事情,怕我担心。刚开始知道他献血,确实有过担心。但他也安慰我,说这么多年他身体一直很健康,从没有什么大毛病,所以我的顾虑很快就消除了。”
季玲娣不仅在精神上理解丈夫的举动,更用无声的行动给了他最有力的支持——跟随丈夫的脚步,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大军。在和记者交谈时季玲娣说:“救人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我理解他,更想用自己的行动支持他。”
22年来,殷建华早已养成每年献两次血的习惯,从未间断。遇上病人急需用血,他更会义不容辞地挽起袖子捐献血液。如今,殷建华手中的献血证已经从单薄的一本变成厚厚的一摞,尽管献血证很轻,但它的分量和意义却很重,他献出的不仅是血液,更是馈赠给他人生命的礼物。
殷建华夫妻二人双双获得2006—200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如今殷建华又捧起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提起这样的荣誉,殷建华只是淡淡地说:“荣誉是国家对我的肯定,我自己倒是觉得,这么多年献血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谈起未来的打算,他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会把无偿献血一直坚持下去。
护师献血让医患血脉相连
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注射室主管护师曹冬梅,今年55岁,早在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以下简称《义务献血法》)颁布之前,她就已经开始献血。和殷建华一样,她是泰兴市首批无偿献血者,获得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谈起献血的初衷,曹冬梅告诉记者:“那时候我刚毕业,在医院工作经常看到很多病人急需大量输血。当时还没有无偿献血的制度,有专门的献血员,急需输血的时候就喊他们过来。这就造成了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一个是输血员的人数本来就少,血源紧张。像到了半夜、凌晨的时候,如果有病人急需用血,就得临时去献血员家里把他们喊过来。另外,献血员由于长期献血,自身的血色素比较低,输血的效果会受到影响。作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所以我就决定,病人需要时,我会献血给他们。”
《义务献血法》颁布后,曹冬梅开始无偿献血,每年都要参加一两次献血,截至2011年年底,已献血8800毫升。她说:“我自己就是医务工作者,懂得献血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反正血细胞在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平均寿命大概120天,与其让血液在体内浪费,不如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人。”
接受完记者的采访,曹冬梅转身上楼走进了筛查室,拿起一份空白征询表开始填写。“今天要献血吗?”记者问。她点点头说:“准备献,这是我们应当做的,也许可以给别人带去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