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志愿者两次捐髓受助90后:谢谢您让20岁生命延续
8月22日,扬州日报《扬州志愿者今赴宁“捐髓”》一文见报后,受到大家关注。8月27日,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病房,历时近4个小时,扬州志愿者卢应好成功捐献了200毫升富含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
27日,这份沉甸甸的生命厚礼,一路“坐”高铁被送往北京,输入一名与他素不相识的“90后”白血病患者体内。卢应好成为中国第36733例、江苏第329例、扬州第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由于捐、受双方患者体重相差较多,今天卢应好将又一次捐献,成为扬州市首例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儿子:“我也要像爸爸一样勇敢”
27日上午8:50许,在中大医院病房内,卢应好面带微笑,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床上,一根导管从他的手臂静脉抽出血液,输入血液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另一根导管将余下的血液输回他的体内。
到中午12:30,采集结束,整个过程循环的血量1万毫升左右,差不多将他全身的血循环了两次。27日晚卢应好对记者说:“整个捐献过程总体来说比较顺利,只是最后感觉有些麻。不过,时间不长就能恢复过来。”
陪在他身边的五周岁的儿子对卢应好说:“真棒!我也要像爸爸一样勇敢!”儿子的话,逗得卢应好直笑。
妻子:“两头都是我的牵挂”
这几天,卢应好的妻子倪女士在扬州、南京来回跑。看到卢应好的笑容时,她说:“老公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我对他既心疼又担心。”
倪女士说,在决定捐献时,就知道对方体重约200斤,而卢应好只有120斤左右,当时就知道要二次捐献。“说实话,家里的人还是有些犹豫,开了个家庭会议,在老公的说服下,最终我们都选择了支持他捐献。”倪女士说,“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那时谁都希望得到别人帮助,在能帮助别人时就要帮别人一把。”
作为高三的老师,倪女士要牵挂着自己的学生;作为妻子,她又不放心丈夫。“两头都是牵挂,两头都不放心。”倪女士笑着说,那只好两头跑。当回到仪征时,她就特意嘱咐儿子,到下午要提醒爸爸散步。因为老公打动员剂的第二天,身体有些不舒服。别看儿子年龄小,却是当任务坚决执行。
丈夫:“没事,救人要紧,不用担心”
“没事,救人要紧!我是一名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同献血一样,不用担心!”卢应好今年33岁,是开发区朴席卫生院的一名医生,是扬州市首批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等了10年,与有缘人配型成功。只要能救人,又一次捐献值得。”
“谢谢您为我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我20岁的生命得以延续,理想有了再次实现的机会……”那个“90”后受捐者托医生带来了一封感谢信和一幅画,其中画中配了“舍得”两个,这两个字深深表达了她对捐献志愿者的敬意,也深深地感动着卢应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