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插队知青感情深4年不离不弃轮流照顾中风夫妻
“农友”是上山下乡年代插队农场的知青相互间的称呼。家住解放桥社区的许秀华曾经与黄凤英等“农友”一起“战天斗地”,但六年前,她与丈夫先后中风,儿子又在国外,“农友”们获悉后,大家集体约定共同照顾这对夫妻,这个约定目前还在持续。
据黄凤英介绍,1969年3月8日,她与许秀华都是作为社会青年,前往江苏省生产建设兵团滨淮农场插队,俗称“插场”。
黄凤英说,刚开始时,许秀华与她同在28连,当时并不是最好的朋友。后来,许秀华又调到了26连,处了新朋友,她与许秀华也就少了联系。再后来大家又纷纷返城,忙工作、家庭等,就很少见面。
感情就像酿酒,越陈越香。4年前,当年一起“插场”的“农友”们欢聚庆祝40周年,这次聚会,唤起了40年前的“旧情”。
40周年聚会上,当许秀华拄着拐杖出现在“农友”面前时,大家都感到有些意外,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约定。
今年62岁的许秀华,儿子出国深造并工作。6年前,她的丈夫中风瘫痪,还失去了语言功能;接着,许秀华又轻度中风,留下了左侧身子麻痹的后遗症。
“农友”们听闻许秀华的遭遇后,非常同情,26连的戴宇提议大家关心关心她,戴宇的提议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28连、26连的近20名“农友”聚会后排了个值班表,大家轮流到许秀华家“值班”。
黄凤英说,开始大家还按照值班表“值班”,后来,大家就谁有时间谁去,这个方法后来证明很有效,有时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同一天去了。
“假如不是‘农友’帮忙,这4年,我们夫妻俩都不知道怎么过来。”许秀华说。
昨天上午,记者在许秀华家看到,许秀华虽然左手左腿不便,但还是坐在丈夫床边,陪他说话、擦嘴边流出的口水。据许秀华介绍,黄凤英就住在她家不远的沙北三村,因此来得最多,陪她锻炼、买菜、聊天。前天,黄凤英发现许秀华老伴有点发烧,立即去找家庭医生,输液两天,就好多了。
许秀华告诉记者,戴宇也距离她家不远,他在家还是个“甩手掌柜”,但隔三岔五就来她家,帮她丈夫洗澡、翻身、刮胡子等;丁岳霖是个维修工,他与妻子也常常上门,帮她换灯泡、修太阳能热水器甚至除夕还来帮贴对联。这样的“农友”真的是比亲友还亲呢。
许秀华说,自从4年前聚会后,她家天天“门庭若市”,大家真心实意地来帮忙,“这种恩情真的无法报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