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用心护“花”的“法官妈妈”
努力在当下,这是陈绮的人生信条。
32年前,陈绮还是一个普通工人。25年前,她参加全市法院系统公开招干考试,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法院系统工作。25年来,她以法官身份参与了苏州古城改造全过程,成为我市法院系统第一个省劳模、第一个执行庭女庭长、市中级法院第一任少年庭庭长,直至由执行庭长转任副院长,参与和见证了苏州法院系统工作的不断创新。
普通工人当上法官
小时候,陈绮从来没想到“当官”,更没想到当法官。
陈绮出生在苏州,1969年,她六岁,父母响应号召赴苏北农村安家落户。陈绮的小学、初中都是在苏北农村度过的。家里穷得叮当响,学校教室很破旧,但她生活得很快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1979年,陈绮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巨大落差。这一年,父母带着陈绮回到了苏州。她进入当时苏州十一中,发现自己成绩居然在班里垫底。苏州学校已采用全国统编教材,而陈绮在苏北读的是省编教材。尤其令她沮丧的是,她从没学过英语,每次英语课上,她只能傻傻地望着老师像在听天书。
从以前的优等生,到现在的落后生,陈绮没有少受冷眼,但她不服输,成绩慢慢往前赶,2年后,高中毕业时她已进入班级前五名。
尽管如此,陈绮还是没有考上大学。1981年,她进了苏州长风时钟厂,当了工人。她吃苦耐劳,好学上进,希望圆自己的大学梦。1983年底,我省首批自学考试开考,她报名了,1984年参加法律自学考试,1986年法律大专毕业。
1988年,陈绮以全市第三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公开招干考试,被录取分配到平江区法院工作。
女法官勇闯“执行难”
看似柔弱,却透出坚毅,这是陈绮给人的第一印象。执行难,一直是法院工作的“关卡”。陈绮进入法院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挑着这副重担。
1994年,陈绮被调入执行庭工作,她以极大的热情和效率投入到执行工作中,每年结案超百件。1998年,她年结案达220件,创下平江区法院个人结案数的最高纪录。2001年,她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是苏州法院系统第一人。
执行工作不同于其他审判工作,仅靠8小时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陈绮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千方百计寻找执行线索。为方便当事人或群众举报,她还主动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以便随时出击。一起借贷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是单身女子倪某,她为了躲债,短短三个月内,竟四次转移住所。一次深夜12点,陈绮得到电话线索,随即撇下熟睡的儿子,让丈夫把自己送到法院,拿起案卷直奔现场,与其他执行人员一起对该女子实施了拘传,经教育,该女子全额还清了3万余元债务。
多年来,陈绮饱尝了执行工作的辛、酸、苦、辣。因为耽误吃饭和休息,她落下了胃病。为了工作,被当事人的误解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遭到辱骂和殴打。她说:“回顾我的成长历程,与很多同龄人相比显得丰富曲折。我从苏北农村回到苏州城里,更加经得起磨难。磨难就是财富,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才干。”
作为一个母亲,她时常把痛楚和心酸埋在心里,投身工作。儿子五岁那年的秋天,陈绮买了火车票准备去山东出差办案,儿子突发高烧,去医院诊断是哮喘病复发,需马上住院治疗,而她还有两个多小时就要上火车了,丈夫正巧在单位值班,不能离岗。陈绮匆忙办完住院手续,把儿子托付给了护士,电话通知了家人,毅然拿了行李,登上了即将启动的火车。在靠窗的座位上,她望着虎丘塔影逐渐远去,再也忍不住,泪水就这么流个不停。
对未成年人倾注母爱
当了20多年法官的陈绮没有想到,她会在职业生涯中与未成年人结下不解之缘。2007年,市中级法院筹建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简称“少年庭”),调任陈绮为首任庭长。
如果说执行工作是法院最后一道工序,那么未成年人综合审判,更加注重案件的起因和预防。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她倾注了自己母爱和柔情。这些年,她全身心牵挂着案件涉及的孩子们,听他们诉说心里的悄悄话,帮他们解决遇到的烦心事,被他们称为“法官妈妈”。
大量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黑网吧的社会危害巨大,很多未成年人无法进入合法经营的网吧,就成天出没于黑网吧,沾染上了不良习气,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邪路。陈绮对此感到痛心疾首,她带领法官开展调查,主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严厉打击黑网吧。她告诉记者:“这一代孩子是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黑网吧正在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想象。加大对黑网吧的整治力度,就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2007年以来,苏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年均下降超过30%,未成年人司法维权工作已成为苏州法院的品牌,多项创新举措开全国、全省法院系统先河,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延伸”的工作经验,受到最高法院的批示肯定。
市中院少年庭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庭长陈绮的真情付出。今年,陈绮转任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副院长,分管执行、立案、刑事审判、少年审判等工作。但她当初与立达中学一名女生结对助学,现在还在继续。她说:“法官也是普通的人。我在法院长期从事执行工作,成天跟着案件东奔西跑,根本顾不到家。在儿子成长阶段需要我的时候,我没能给他关爱,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是这辈子最大的愧疚。现在,儿子长大了,我失去了偿还的机会。我像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在还债,希望能冲淡我心里永远的痛。”
【人物名片】
陈绮,苏州人,1963年出生,历任平江区法院书记员、助审员、执行庭副庭长、庭长、副院长,2007年任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未年人综合审判庭庭长,2013年任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副院长。
【她与苏报】
《苏州日报》2013年1月9日A08版整版刊发《平凡的故事 法官的情怀》。
感谢苏报相伴
在法院,陈绮几乎每天都读《苏州日报》。陈绮获得苏州市和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2000年9月30日和2001年4月29日苏报头版分别予以报道。2006年7月11日,苏报以《阳光下的女法官》为题,对陈绮进行专访,介绍了这位不为权所畏、不为利所诱的公平正义女法官。今年1月9日,苏报《平凡的故事 法官的情怀》报道了陈绮走上领导岗位的故事。苏报还经常结合法院具体案例和社会问题,采访陈绮,为市民们答疑解惑,进行法制宣传。陈绮说,感谢苏报一直关注着她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法官的历程,感谢苏报一直提供她学习提升的营养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