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迅哥有约司法社工,我见过太多因不懂法而误入歧途的孩子,小罗的故事至今让我难以释怀。这个17岁的少年,只因轻信伙伴“来朋友老家池塘逮龙虾”的谎言,在陌生人的虾塘边,驻足半小时,就被卷入了盗窃案件。他全程没有参与偷虾,也未从中获利,却仍被以盗窃罪送至未保中心接受教育矫治。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未成年人普法工作的滞后,正让无数孩子在懵懂中触碰法律红线。

小罗描述自己被带走时,眼神里满是恐惧和不解:我没动手,也没拿东西,怎么就犯法了?这样的疑问,折射出部分未成年人对法律概念的模糊认知。在他们的世界里没偷没抢就是守法,却不知道望风甚至“知情不报”都可能构成违法。普法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们在面对复杂社会情境时,失去了最基本的法律判断能力。
现行的普法教育多停留在课堂宣讲、法律条文解读层面,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引起未成年人的共鸣。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孩子来说,盗窃罪,共犯等法律术语太过抽象,远不如手机里的短视频、游戏来得生动。我们的普法教育往往没有结合未成年人的生活场景,没有告诉他们“帮朋友望风可能构成共犯”“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可能涉嫌造谣”,导致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在未保中心,我和小罗聊过很多次。他说如果有人提前告诉他,在违法现场停留、不及时制止就是默许参与,他绝对不会在那里多待一秒。这让我明白,普法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实际,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案例,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犯罪。

作为司法社工,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重返正轨,更要在源头筑牢防线。未来的普法工作,应当走进学校、社区,甚至网络空间,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让法律知识真正活起来。只有让每个孩子都知法、懂法,才能避免更多像小罗这样的悲剧发生。(作者:施昌瑞 编辑:陈逸君 审核:陆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