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粮”也要生产“绿色食品”
“人是铁饭是钢”,作为肉血之躯的普通人,没有人会少得了一日三餐。但人生在世,除了物质食粮外,还得有精神食粮,否则就会营养不良或精神缺钙。
所谓精神食粮,一般是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来源于文化产品如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问题是,如今的精神食粮就像当下的一些物质食品一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有些文字作品、影像作品、文化活动等,要么立意上没有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人民感情;要么形式上戏说恶搞、歪曲历史、颠覆主流;要么感观上哗众取宠、色情暴力、炫富享乐等。
这种被污染的精神食粮,犹如“精神鸦片”毒害心灵,离真善美越来越远,久而久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会发生扭曲,助长“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的凶杀、色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就会让我们励志前行,让人生过得有意义。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鲜花与掌声相伴,也有坎坷烦恼,但没有必要伤春悲秋,倒是有必要做点力所能及,或对社会、或对家庭、或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物质食品的污染既有天灾也有人祸,那么精神食粮的污染却只有人祸,最直接的推手,在于迎合以丑为美的低俗,只图“圈钱”,精神食粮生产者沦为了“市场的奴隶”,如此一来的“卖点”,只有“铜臭味”。
如今,面对物质食品的污染,“绿色食品”就成为一个热词,由此让我想到“精神食粮”也应当生产“绿色食品”。“精神食粮”要生产“绿色食品”,就要提倡“原生态”的精神食粮,传承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当然,传承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要去粗取精,生产出雅俗共赏的“精神食粮”。 雅,并不是曲高和寡、高高在上、孤芳自赏,而是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有审美情趣、有艺术感染力、感召力;俗,就是要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绝不是有俗无雅、俗不可耐。
也只有“精神食粮”多生产出“绿色食品”,就不会污染毒害人们的心灵,人们的精神生活就会丰富多彩,处处充满正能量,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美好。(万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