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12日,省委宣传部举办第六期“守正道、创新局”县(市、区)委宣传部长讲坛,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和深化拓展试点工作开展研讨交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出席本次讲坛并发表讲话,回顾总结各地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对我省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动员部署。现将王燕文同志讲话刊发如下,供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第六期县(市、区)委宣传部长讲坛上的讲话
(2020年6月12日)
王 燕 文
今天我们举办第六期县(市、区)委宣传部长讲坛,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和深化拓展试点工作进行交流,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刚才,8位同志分别介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疫情防控的有效做法、实践体会和下一步打算,讲得都很好,听了非常受启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精心部署安排,层层压实责任,认真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随着第二批全国和全省试点工作的展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入了大范围推开、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省已有27个县(市、区)列入全国试点、21个县(市、区)列入省级试点,其他许多县(市、区)也作为市级试点或自行开展了试点工作,呈现出深化拓展、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积极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融入疫情防控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人员统筹、资源整合、机制贯通、扎根基层、覆盖广泛的优势,依托快速的社情反馈体系、便捷的信息传播体系、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组织社区联防联控,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精神文明教育,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贡献了文明实践的“硬核”力量。一是着眼宣传引导群众,推动疫情防控要求深入人心。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运用各种媒体媒介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深入宣传《疫情防控 文明实践“苏六条”》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将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千家万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同心战“疫”的信念信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突出抓好面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分众宣传,引导他们增强健康意识、防病意识,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二是助力落实联防联控,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各地积极开展“阻击疫情 志愿同行”文明实践专项行动,动员和引导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员干部与城乡居民建立联系户制度,积极参与卡口检查、教育引导、隔离管控、环境消毒、交通运输等志愿服务。广大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等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人力物力财力。城乡居民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代购生活用品,共享防疫物资,分享防疫知识,齐心协力织密防疫网、筑牢防护墙。三是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凝聚共克时艰的坚强力量。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力量,对居家隔离、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结对帮扶,为广大群众提供贴心服务。面向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特别是援鄂医护人员,开展“你出征 我守护”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工作者、教师、志愿者等多人结对一个援鄂医护人员家庭的“多帮一”机制,为2800多名援鄂医护人员家庭和许多当地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个性化志愿服务。各地志愿者在援鄂医护人员生日之际,把生日慰问送到他们家中,通过视频连线和前方医护人员一起“云庆生”。有的地方还针对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等问题,把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微信公众号与电商平台进行链接,组织志愿者直播带货,及时做好时令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信息发布,设置平价放心蔬菜投放点,有效解决了供需矛盾。四是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各地把文明实践工作与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有机结合,加强对健康理念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组织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对房前屋后、小区楼道、隐蔽角落等进行全面清理,大力倡导“文明一米线”、使用公筷公勺、拒食野味等文明行为。切合疫情防控需要,突出抓好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引导群众婚丧嫁娶一律从简,为缓办的婚事举行集体婚礼,在清明时节推行网络祭扫、绿色祭扫,有效推动了移陋习、易旧俗、树新风。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得到了“实战检验”,各地中心(所、站)健全的组织网络为快速进行社会动员创造了条件,严密的工作机制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奠定了基础,统合的平台优势为高效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了载体,展现出宣传凝聚群众、调动资源力量、回应百姓关切的强大功能,为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作出批示,要求推介江苏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战“疫”强大合力的有效做法,随后中央文明办以简报专刊的形式对我省的相关工作经验作了重点推荐。我们深感,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有各地各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这项工作应该做好,也完全能够做好,大有可为,也一定大有作为。
立足当前良好的工作基础,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承担全国和省级试点任务的县(市、区)要发扬首创精神,高质量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其他县(市、区)也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共同在全省县(市、区)全面覆盖、城乡一体推进上下功夫,在提高标准、拓宽思路、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样本”,确保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把准工作定位,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上作出新探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上对这项工作作出精准定位、提出明确要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总目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内涵非常丰富,首要任务和核心主题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抓落实。传播新思想要联系实际,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从群众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情感交流相结合,在讲实际中讲理论,让百姓感觉到理论真正解渴管用,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传播新思想要有吸引力,统筹利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采取方言快板、地方戏剧、自编歌曲、微信宣讲等多种形式,积极打造“讲+演+问”、板凳课堂、百姓茶馆等一批品牌项目,让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让根本方法变办法、基本原理变道理。传播新思想要重融入,引导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来看成就、看发展、看变化,通过易于体验的环境场景、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领悟新思想、真信真行,日用而不觉地融入生活、开花结果。
二、落实政治责任,在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上展现新作为。大家都知道,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平台、需要载体,《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第31条关于加强基层阵地建设的规定中,第一个阵地就是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党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履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立足新的时代条件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寻常人家,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面听取意见,心贴心解疑释惑,帮助群众抵制封建迷信、非法宗教、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努力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要注重内容有机融合,加强全县域不同部门工作内容的整体设计、统筹推进,把各部门的为民服务项目融合贯通起来,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组合式文明实践活动,让面向基层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能见思想、见精神,有价值导向、有文化内涵、有情感温度。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载体设计和话语转化,多采取群众易接受、乐参与的形式,多运用接地气、有温度的语言,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尤其是把致富兴业、民生保障、住房改善、环境保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让人们“听得进、信得过、跟得上”,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三、满足群众需求,在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上取得新成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能不能组织好志愿服务队伍,运用好志愿服务机制,满足好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直接决定了中心建设的成效。目前,各地在中心建设中基本上都建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和机制,也设计了不少项目,开展了不少活动,但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推进志愿服务常态长效上还需要持续加强和改进。要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组织实施具有引领作用、需要统一开展的主题志愿服务项目。要着眼满足广大群众普遍、共性的现实需求,围绕教育、文艺、科技、医疗、法律、健身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实施普惠型志愿服务项目。要着眼满足困境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组织实施内容各异、需要单独配送的特惠型志愿服务项目,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培育文明乡风,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上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视察时殷切嘱托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法治观念和精神状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把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作为着力点,推动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为规范,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以及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焕发文明新气象。要深入实施基层文化惠民工程,着眼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重视农家书屋转型升级,建好用好乡镇影院,加强文化供给的精准化便捷化,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等评选推选活动,树起精神文明标杆,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引领好风尚。
五、强化协同运行,在整合各种资源上实现新突破。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依托。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要积极探索将各级各类资源阵地“激活、整合、下沉、共享”,发挥中心的指挥协调功能,统筹使用、协同运行,提高全县域资源的综合效益、整体效能。要强化现有阵地的功能融合,发挥好县一级的枢纽作用,打破条条块块的界限,让各类资源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统一调配使用。对“五大平台”的建设,各地要分别明确牵头部门,明晰工作标准,列出服务清单,逐步实现规范化,理论宣讲平台、文化服务平台要在工作规程、运作模式和活动机制等方面率先探索、作出示范。要逐步完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阵地,对照全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查弱项、补短板,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在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过程中,注重从源头抓起,按照省级以上文明村的标准加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统筹考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建设和使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与文明程度同步提升。要统筹运用好“两中心一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见人走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媒传播”、“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权威便捷”的优势发挥好、融合好,实现线上线下文明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工程,是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办法千万条,情怀第一条。我们要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善于创新、稳扎稳打,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县级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发挥好“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全县域为整体、以县乡村三级为单元,统筹推进中心(所、站)建设,尤其要把乡镇、村作为重点,将文明实践做到群众身边。明确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职责任务,建立挂钩联系所(站)工作制度,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合力推进。县(市、区)党委宣传部长要认真履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职责,及时向中心主任报告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参与文明实践、定期指导督查推进。市级要切实承担推进职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重心虽然在县以下,但设区市一级也要积极担当作为,在承上启下、推进实施、指导督查上拿出有力举措。市委宣传部要发挥好试点工作指导组作用,与各个县(市、区)建立联系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具体挂点指导,常委部长要经常带队开展蹲点调研,和县(市、区)委书记一同研究谋划、一同总结探索,推动形成定位精准、思路清晰、任务具体、保障有力的工作态势。省级要切实抓好指导服务。推动省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带队到挂点联系的县(市、区)开展调研指导,结合部门职责积极推进全省面上工作。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要对全国试点和省级试点县(市、区)“家家到”,加强经常性、具体化指导。省文明办要研究制定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所应承担的主要职责、重点任务等,出台项目化制度化的“书记清单”,推动“第一责任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组织编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问答手册》,更好地指导推进基层文明实践工作。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认真落实增强“四力”教育实践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实践 我到最基层”活动,强化调研指导和工作帮扶,有计划地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志愿服务,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锤炼优良作风。
这次县(市、区)委宣传部长讲坛既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回顾总结,更是下一阶段重点任务的动员部署。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积极进取、比学赶超,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实际成效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