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抗疫关头更不容谣言惑众!
2021-08-13 14:24:5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 】 浏览:1115次 评论:0
   德尔塔变异毒株来势汹汹,多地抗疫局势再度紧张。关键时刻,舆论场中流布着不少谣言,特别是一些自媒体开始“带节奏”,唱衰新冠疫苗的保护力。比如,有人言之凿凿声称,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与钟南山院士对“打不打疫苗”态度不一。后经媒体核实,这是有人对两位专家在不同时期的采访视频进行了剪辑拼接,明显是恶意制造对立混淆视听。
    纵观人类历史,疫苗一直被视作对抗传染病最有力的武器。虽然毒株出现变异,但新冠疫苗依然具有相当的保护效力。对于人们关心的“接种后再感染”案例,专家也早已作出了解释——没有疫苗会产生百分之百的保护率,出现突破性感染属于正常现象;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全世界30多亿剂的接种量,目前出现的变异株逃避免疫案例还是极少数。无视疫苗大幅减缓病毒传播速度,有效降低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事实,在极端个案上大做文章、博取眼球,这样的行径非蠢即坏。
    回溯起来,抗疫一年多时间,各类谣言始终如影随形,“病毒变异疫苗无效”不过是捕风捉影、断章取义的又一例。涉疫谣言为何屡禁不绝?传播学中有个著名的谣言公式,即谣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信息的不确定性。疫情发展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事件,重要性和关注度显而易见。另一方面,这一话题又涉及医学知识,带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即便专家反复以大白话科普,信息的鸿沟也很难悉数消弭。这就给不法分子借“疫”发挥提供了机会,尤其当下,媒介技术高度发达,一张截图、一段视频分分钟就会传遍社交网络,而每一则谣言背后,可能都是一笔流量生意。
    在与病毒对垒的关头,各种社会资源都十分宝贵,人心稳定与否更是直接影响大局。“传谣-辟谣-传谣”怪圈循环,搅得人心不安,还浪费了许多传播资源。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让科学权威的信息跑在前面,回应社会大众的关切,对冲谣言生存的空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谣言制造者的追查和处罚,形成“造谣传谣人人喊打,整治谣言依法进行”的合力。此外,有学者在上述的谣言公式中引入了一个新的要素——“公众批判能力”,这其实很有启发意义。在多元传播格局下,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节点,每个人也应该多一份责任。面对各种“小道消息”,切莫未经思考就随手转发,多查一查来源,多问一问真相。当治理越来越精准,公众媒介素养也越来越高,谣言才能真正失去生命力。(作者:范荣 编辑:陆启航)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以文明理性提高涉疫谣言“免疫力” 下一篇志愿者在奉献中散发光和热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