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被渲染的冷漠遮蔽朴素的善念
这几天,一条温暖的微博在网上被热烈转发,最初的发布者在微博中写道,“麦当劳门口,一个外国人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开心地吃着聊着。好温暖。”根据随后发布的照片上提供的信息,记者辗转找到这位热心的老外,23岁的美国小伙儿陆杰森,证实了此事。不过面对赶来采访的记者,小伙有些惊诧,认为这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得知自己因此在网上走红,他感到“很害羞”。(今日本报14版)
“爱心老外”受热捧,固然有些意外,但也恰好击中了某些现实,触动了人们心头最柔软、最敏感的东西。在街头经常遇到乞讨者,有的人出于同情,也会随手给点钱,但一般给完了都会迅速逃开;还有人认为乞讨的人大多都是骗子,给钱就上当了,还可能遇上其他麻烦,因此避之唯恐不及。一个衣着体面的外国帅小伙,和一个乞讨者并排坐在一起吃饭,还聊得很开心,这样动人的场景确实不常见。
有人说,这老外缺乏社会经验,不懂江湖险恶。或许如此。因为有些“社会背景”,他确实不如我们了解得更多。我们经常看到报道,还有人亲眼看到,有些乞讨者并非真的穷困潦倒,甚至是受人操控出来骗钱;有的人好心做善事,却被人诬陷惹上官司。虽然我相信这都是个别现象,但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我亲耳听到不止一个家长教育孩子,遇到乞丐千万要躲着走,你前脚给他钱,后脚就去买烧鸡了。在“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都令人纠结不已的大环境下,与一个陌生的乞讨者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确实有点“惊世骇俗”。
记者问老外,如果碰到骗子怎么办?老外回答,希望她不是,但如果真是骗子,也是一个可怜的人,还是要帮。看来他也有些不确定,对如何应付这样情况,也显得很没“经验”。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个外国小伙儿其实并不缺乏“社会经验”。相反,他年纪轻轻就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给乞讨的老大爷送过果汁,给打工者子弟辅导过英文,还在筹划创建一个义工网站,甚至还做过一段时间管道工人。这些经历,让他有机会感受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不会因为别人穷和脏而忽视他是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相比之下,那些过早变得世故冷漠的人,才真正缺乏社会的经验,他们关于“江湖险恶”的经验,大多来自一些被放大的极端事例,或者亲朋好友的“善意劝告”,却失去了在帮助他人中感受人间温暖的意愿和能力。
这种反差提醒我们,不要因为一些个案的不良影响、担心被骗的“过度防卫”,而丧失了同情之心、悲悯之心等人类最朴素的情感,甚至否定、嘲笑那些积极行善的人。得承认当前社会并不完美,确实存在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也有好人被诬陷、流血又流泪的寒心事。但社会新闻中所呈现的,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因为曾经见过或仅仅听说现实冷漠的一面,就转身加入冷漠者的队伍,加剧社会向下陷落。在诚信不彰的环境下,主动关爱他人的举动才显得格外温暖人心。从网友对“爱心老外”追捧,可以看出,人们一直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与人为善、关爱他人,是全人类共通的美德,不分国籍和地域。我们呼吁改善社会规则,让好人有好报,同时也要反求诸己,能否先做到不冷漠?(丁永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