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谈谈理论宣讲志愿者精神
提倡理论宣讲志愿者精神,发扬志愿精神,不仅展现了新时期志愿者乃至广大干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的价值认同,而且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甚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奉献者的无私热诚。理论宣讲的志愿者精神是建立在志愿者对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依基础之上的,他们以一种奉献者的无私热诚不计回报地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工作中。这种无私奉献的热诚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力量,是一种内生的文化自觉。
志愿者在政治认同和信任的基础上,投身理论宣讲实践,为群众释疑解惑,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志愿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真正做到与热点面对面,同百姓心贴心,在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中推进理论大众化,体现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奉献精神。他们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用百姓语言,从百姓视角回答百姓关心的问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实践探索。他们以草根宣讲员的独特优势,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探索积累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在这方面,我省泰州百姓名嘴理论宣讲队、南通的徐进、无锡的华瑞兴、盐城的朱志和等等,堪为先进典型。他们常年深入机关、学校、厂矿、农村、社区,真正做到了跟热点“面对面”,与百姓“心贴心”。这不仅是有效推进了理论创新和普及,而且真正架起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百姓大众之间的桥梁,使理论成为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武器。
把关人的责任意识。“把关人”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理论宣讲志愿者要牢记把关人的责任意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懂、真学、真用。只有真正信仰马列主义,在从事宣讲工作时才会有精神支柱,才会有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才会有责任意识,宣讲时什么当讲,什么不当讲,在宣讲内容上不仅要有取舍,还要有自己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同时,在宣讲的过程中更加促使自己不断提高理解和掌握理论的水平。
理论宣讲志愿者参加志愿宣讲的前提是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宣讲能力,特别是他们对我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价值认同。理论宣讲属于政治形势分析和政策解读,对宣讲者的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志愿者自身政治上立场鲜明,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严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志愿者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时刻牢记宣讲的责任,才能持之以恒地从事宣讲工作,才能持续不断地推进宣讲工作,才能让广大群众心悦诚服,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政治信任。
宣讲者的宣讲艺术。列宁曾经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毛泽东在革命早期就有组织、有意识、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了“如何传播”的问题,并且身体力行。他认为,用通俗的形式、鲜活的内容、群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到多数人理解的转变。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洋”理论用群众最喜闻乐见,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气息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没有文化的群众一听就懂,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传播,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对今天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是很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
新时期的理论宣讲志愿者大多来自基层,他们一般都是普通党员、一般理论工作者,其非官方的身份更加近民和亲民。志愿活动本身可以减少由于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绝,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与关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友情。理论宣讲志愿者来自基层一线,了解生活,了解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了解群众的思想困惑,了解群众的所期所盼,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从事理论宣讲不脱离实际,不哗众取宠,不信口开河地空谈,而是在理论宣讲的过程中,运用宣讲技巧对宣讲主题进行加工和处理,化科学为艺术,化理论为生活,善于把理论表述的书面和会议语言改变成生动鲜活的生活语言,把理论的宏大叙事改变成日常生活的小叙事,把理论的逻辑论证变成道德的启示与教化,把理论的抽象和枯燥数字变成具体感人的人物、故事和景观,使其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人民的需求。只有创新宣讲的语言,整合宣讲的内容,和群众亲密无间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消除隔阂,拉近距离,才能达到宣讲效果的最佳化。(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群众杂志社 宣云凤 陈伟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