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醉驾入刑后,虽有顶风作案者,但显然收敛了许多。然而,同样是5月1日推出的“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限酒与禁烟的步履蹒跚,有文化、政治和经济的重重阻力。其中,烟酒文化习俗的阻力尤为严重,影视中用烟表现人物深思熟虑;百姓婚丧嫁娶少不了烟酒;送礼最体面且不太会有行贿受贿之嫌的,也非烟酒莫属。类似“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官场潜规则,就这样四处蔓延。烟酒产业的厚利以及对地方GDP的贡献,便在官场与民间积习中互相唱和,获得“双赢”。
现在,法律终于庄严出场了。
醉驾入刑,基于长期以来公众对酒驾的深恶痛绝与穷追猛打,也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局部胜果,这或将成为法律源于社会习俗,同时又约束社会习俗的极好范例。卫生部发布《条例》规定,从5月1日起在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可是,由于缺少可操作的执法方案及执法人员,难免遭遇尴尬。
打蛇必打七寸。我们除了继续呼吁以法律来破解陋习外,也寄望于行政力量与各级干部的表率作用。事实上,上述的三重阻力,都与各地行政管理执法方面的默许或者宽容息息相关。倘若有党政干部率先垂范,对相关企业不再有明里暗里的保护性政策,对违法者及违法后寻求关系开脱者必查必究,积重难返的烟酒陋习,或能在这样的综合治理下有所改观。
摘编自《人民日报》5月4日 文/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