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人人梦”之六:中国梦的道德支撑
道德是一种标准,在标准之上就积极、受欢迎,在标准之下就消极、受反感。当道德作用于自身的礼仪修养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协调;当道德作用于社会秩序时,身在其中的人们就会更有安全舒适感;当道德作用于职业本分时,社会各方面才能良性发展,殊途同归共圆“中国梦”。因此,当道德这个门槛高于国际化标准时,中国才真正称得上礼仪之邦,成为世界人民所向往、称赞的地方,中华民族才有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品格和尊严。
“中国梦”需要道德支撑,需要在全社会形成道德氛围,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民族后继的道德培养;进一步发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把家庭、社区等小圈子看作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进一步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把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和治理活动推向高潮;进一步遵守社会公德,形成全民知荣明耻的道德自觉。
道德问题在激烈竞争和功利主义的怪圈中最容易出现,越是受客观因素所压抑,人的心理就越容易变形,而人的行动往往从心理的变化开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伪劣商品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原因就在于有些生产者想压低成本,有些经营者想以假乱真地迎合市场需求。压低成本最容易在竞争中胜出,再加上真假货供给的源源不断,就更容易满足庞大的各层次人群的市场需求。这样的失信于消费者的道德问题,短期内伤害的是百姓,更为长远的是破坏了诚信体系,对于行业口碑和经济的破坏力非常大。这类的道德问题需要尽早治理,因为一旦出现受益者,就会出现更多效仿者,最终形成全行业昧着良心追逐名利、践踏道德的不利局面。
道德问题在缺乏责任心、没有同情心的时候同样会出现,人们在能力稍有不济的时候往往习惯了为自己不负责任找借口,从而丧失责任心;另外,人们如果长期养尊处优、从不帮助别人,就会习惯了事不关己的挂起姿态,毫无感情可言的看笑话。当这种不负责任、不关心他人的氛围逐渐形成后,每个人责任心、同情心的丧失最终会导致民族走向道德滑坡。
那么,道德问题如何解决?关键在于法德相依,要完善制度,提供刚性管理的依据;要教育实践,营造人文管理的环境。同时,还要深层次地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合理的政策和科学的运行体系,舒缓社会压力,培养人们良好的秩序观念。
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时也是要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共同进步的。自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启动以来,已经在全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位身边好人。这些好人有的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敬业奉献;有的是在家庭、在社区里孝老爱亲、关爱他人;有的是在社会中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是在经营生产中诚实守信、思报社会。这些身边好人说明了道德建设在中国社会不是无源之水,道德文明在中国是千千万万人民大众的共同精神支柱。因此,中国人有道德信念,必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有道德支撑,必将梦想成真。(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