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评论:小悦悦走了冷漠症未解?
2012-02-14 21:20:42 来源: 作者: 【 】 浏览:1151次 评论:0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小悦悦,经医院抢救无效离世。

  小悦悦,一个仅来到人世间28个月的两岁幼童,在众多好心人的关注和帮助下,在与死神抗争8个昼夜之后,终因伤情过重离世。人们在悲恸、惋惜之余,更多的应该是内疚、检讨与反思,社会无以告慰小悦悦的在天之灵,唯有对这个尚处不谙人事的幼年乖女孩道一声:对不起,天堂没有冷漠,请一路走好。

  “小悦悦事件”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她以生命的代价拷问着社会的良知、责任、道德与诚信。小悦悦走了,关于“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还在继续。“后小悦悦时代”,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亟待破题……

  建议

  用良知尖刀

  继续解剖丑陋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在万人期待中就此画上句号时,除了遗憾、怜悯、伤逝,反思或许更为重要。反思救人于危难之中的社会美德为何先于小悦悦而离去,更要反思如何规避下一个小悦悦式悲剧的重演。也只有这样,小悦悦的离去或许才更加有意义,所有被激起的良知才不会因社会阵痛的远去而稀释。那么,请用良知的尖刀继续解剖丑陋吧!当然,解剖丑陋的方向有很多,但有三点无法回避:

  首先就是要解剖我们自己。“彭宇案”的一纸判决,固然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从一个单纯的道德判断,变为一个需要衡量成本与后果的“风险投资”,但真正愿意为社会道德水平贡献自己力量的人,应该坚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依然是一种主流的、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美德;换言之,人都是理性的,在从熟人社会向契约社会过渡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是正常反应。但是,假如人们的价值判断,因为趋利避害而混淆了善与恶,宁愿当一个看客也不愿伸手相助,甚至成了袖手旁观明哲保身最好的托词,道德水平的后退则成必然。

  其次,需要解剖我们的法制。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美德,需要得到司法的公正保护。例如“彭宇案”中,在判决书称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可以自行离去”则似乎在鼓励人们的道德不作为。

  最后,需要有相关实质性的举措,制定一些发扬美德的制度,不能让好人吃亏。比如,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助人为乐基金,当有人做出救助病人或伤者的举动后,可以由警方或相关部门开出相应的证明,然后可以凭此去领取一定的物质奖励。

  邓昌发

  反思

  经济成就

  不等于精神文明

  未成年人的监管缺失、司机肇事后不负责任的逃匿、路人见死不救的冷漠、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等,诸多问题需要破题,但最迫切最重要的反思有三点:

  一是经济成就不等于精神文明。我国在综合国力的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社会道德滑坡和诚信危机的现状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功利思维弥漫社会,道德底线一再退守,国人交往冷漠失信,就连举手之劳扶老携幼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二是见义勇为的善举需要法律呵护。围绕“小悦悦事件”,人们对见死不救的丑行纠结于道德约束和法律惩治的矛盾心态。对见死不救的立法惩处可以慎重,但对见义勇为者的司法救济却势在必行。最起码要让见义勇为者没有后顾之忧,比如洗白见义勇为者的冤情、惩处诬赖讹诈好人的行为、弥补见义勇为者的损失等。用法律手段和制度设计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正当权益,防止“做好事反被诬”和“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发生。

  三是倡导见义勇为精神人人有责。见义勇为需要法律给力,更需社会环境支持。让见义勇为精神发扬光大,其思维基础是诚信和责任,不能止于坐而论道的讨论和呼吁,重在营造理解、支持与践行的社会氛围。首先是行善要勇于践行。每个人都应当恪守“救了再说”的理念,因为这是每个有良知的国人的本能;其次是围观者要敢于作证。司法救济的困难常常就在于难觅目击者;其三,被救者要问心无愧。不能为了摆脱责任和获得利益而昧着良心诬陷好人。

  张玉胜

  评判

  但愿冷漠

  别成斯芬克斯之谜

  关于冷漠,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成为了新的热门词汇。每个人都在讨论,每个人都在发问,每个人也都希望早日寻找到解决的办法。遗憾的是,尽管对见死不救立法,已经成为一种强烈的呼声,但根据最新的网友调查却得出,七成人其实并不赞同这般做法。当然,这不是冷漠新的宣泄口,只是在无法确保救助人安全的情况下,急匆匆地对见死不救立法,显然有失偏颇。再加上见死不救并不属于侵害国家安全或他人权益的行为,也就有了天然合理性。但是,要解决路人的冷漠,却是一道时代命题,也是必须要寻求解决之道的。毕竟,要给小悦悦一个交代,给社会公众一个答案。

  如是,另一种说法甚嚣尘上,与其给见死不救立法,不如给见义勇为立法。保证了见义勇为,见死不救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存土壤。想法不错,呼吁也已良久,国外如新加坡、加拿大等地,也是这般做法,可谓有他山之石可供借鉴,只是,到如今,尚未有来自官方的权威回应。

  小悦悦走了,冷漠也应一起离去。只是如今,如何破解围观者的冷漠,却依然让人感觉像斯芬克斯之谜。这个谜的秘密是谁将它解开,“斯芬克斯”就死在谁的脚下;否则,谁就死在“斯芬克斯”的脚下!那冷漠的秘密,我们也应该尽早揭开,才能让冷漠死在我们的脚下,不然,便是我们死在冷漠脚下。

  龙敏飞

  延伸

  还有多少“小悦悦”

  让我们心痛

  小悦悦“走”了,天堂没有车来车往,小悦悦可以放心地“走”了。网友“点上”蜡烛哀悼,这哀悼的不仅仅是小悦悦,还有人间早已缺失了的道德灵魂。

  小悦悦“走”得太冤了。第一次被车碾轧后几分钟,又被一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竟然都没看见。要不是被一位捡垃圾的阿姨发现,可能会再遭车碾。这不是笔者盲目猜测,只要看看相关报道便会明白三分。10月20日上午,四川泸县云锦往立石方向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货车撞倒一名放学回家的5岁小孩,小孩站了起来,没想到被货车再次碾轧,最终面目全非,当场死亡。“反复碾轧”,令人发指。更令人发指的是,“撞伤不如撞死”成了司机的“潜规则”。难道有专家说,“坏制度能使人变成魔鬼”便成了一些司机丧尽天良、人性泯灭的借口。

  小悦悦“走”了,民众大都责怪路人冷漠,没想到有司机更可恶。路人冷漠、围观,确实是当今一个社会现象,但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有的,除了这位捡垃圾的阿姨外,还有很多。10月18日,在广州花都,湖南人秦国英遭遇车祸时得到众多好心人的援助。救人者刘姝彤等人一直待至救护车赶到。这个社会上不乏好人,正如刘姝彤在微博上所说:“明天都是美好的,人心都是热的,其实好心人还是很多的。”行笔至此,笔者在想,如果司机中的好人多一些,或许小悦悦不会“走”。

  小悦悦“走”了,大多数国民的血管里是否流着“道德的血液”,虽有待考量,但针对“围观现象”,其实鲁迅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围观看热闹,是国民劣根性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外在表现。”找准了“病根”,医治“围观病”,肯定不难;难的是,不解决“撞伤不如撞死”的问题,不让社会上的“热心肠”多起来,真不知,还有多少“小悦悦”会让我们心痛。

  玫昆仑

  ■疑问

  小悦悦死了 道德怎么办

  道德重建已到了亡羊补牢的地步了,再不补,作为“羔羊”的道德就会流离失所或被狼吃掉。重建一个能够容纳商业文明,但又能遏制商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结果的新道德体系,既要让法律真正能保障合乎人类道德观念的秩序,又要让中国社会恢复高度自治的状态,培育公民意识,形成社会成员的自觉和自律。

  这种公民意识体现为将自己和他人视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并且能够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换句话说,我们要创造一种条件:让好心人不要为做好事付出太大的代价,比如身在现场者可以热心作证,英雄有难,众人相帮等;让坏心者得到严厉的惩罚,重拾正常的羞耻之心。

  叶扩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评论 冷漠
上一篇“弟弟要睡了” 我们的心都空了 下一篇评论:乞丐与首善 分手乃必然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