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道德福利”成为社会文明主流
2013-10-29 21:32:39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33次 评论:0

让“道德福利”成为社会文明的主流

    时下年轻人喜欢用“人品爆发”来调侃一些未预料到的好事,现如今这句话不再只是一句戏谑,而变成了事实:10月8日,海门市“个人荣誉信贷”拨出第一笔贷款,余东镇长圩村党支部书记戴美英以“全国最美基层妇女干部”、南通市“三八”红旗手等4项荣誉作为抵押,从当地农商行获得80万元的贷款,曾经虚无缥缈的“人品”这次货真价实地变成了“白银”。
  “贷款靠人品,好人当钱使”,这种真枪实干地给“纸上荣誉”赋予“含金量”的做法引来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与许多朋友一样,笔者开始也曾质疑:将各类精神奖励折算成贷款额,这样的“明码标价”是不是对道德和荣誉本身的“玷污”,毕竟正是道德和荣誉的崇高和无价,才让世人倍感珍惜和可贵。
  不过很快笔者就释然了,原因仅一句话,好人本就应该得到好报。现如今的社会,看电视、买东西随便抽个奖都有手机、相机当礼品,而这些默默无闻可能做了一辈子好事的好人,得到的好报不该仅仅停留在鲜花和掌声中。弘扬真善美,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表彰大会,应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毕竟开会、上电视讲先进事迹带给整个社会的,往往只能是一时的感动,我们要探索的应该是能长期“触动人心”的方式方法,我们的道德建设还需建立更多惩恶扬善的新机制,还需更多更大胆的尝试。尤其对于“好人”中的弱势群体,更要探索多种社会褒奖和救济渠道,让他们分享“道德福利”,“荣誉贷款”正是这样的尝试。
  简单的物质奖励难免落下个“功利主义”的窠臼,“荣誉贷款”则不然。它使个人荣誉这项“无形资产”不再是高悬在墙壁上的证书,而真正的有了用武之地,并且从实质角度来讲,除了相对较少的贷快利率外,“道德贷款”并没有给予受贷人多少物质奖励,更多地是提供方便和快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受贷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份“二次荣誉”。
  但是“荣誉贷款”最大的意义,还不仅是使阳春白雪般的精神奖励变成了伸手可见的“实惠”,而是使社会对道德模范的表彰不再是昙花一现,这项可持续发展、延伸、拓宽的利民政策,可以发挥道德模范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从而形成推动道德建设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持久的道德支撑。
  当然,道德诚信也存在利益风险。因此,要不断完善“荣誉贷款”的条件、标准、程序和追究机制,不能简单、绝对地用“道德荣誉”取代担保手续。同时更应该透明运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避免一哄而起。(王皓琼)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莫让“国考热”成中国梦的软肋 下一篇我们要坚守新闻真实这条生命线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