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关爱道德模范,激发正能量效应
2013-11-20 04:35:10 来源: 作者: 【 】 浏览:1112次 评论:0

关爱道德模范激发正能量的乘数效应

    11月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走访慰问组到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倒慰问年逾90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根据之前的调查摸底,慰问组分赴16个省市登门走访慰问生活困难道德模范,落实帮扶政策,探讨关爱道德模范长效机制,引导人们关心关爱道德模范,树立起关爱好人、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好人有好报”作为一项价值导向被官方确立,让人喜忧掺半。喜的是,这是一种发乎真情的美好愿望,是人心向善的情感期望,让人看到官方的价值引导契合了我国传统道德诉求,让人在行善的时候,多了一份兜底的精神鼓励。忧的是,美好愿望总是让人感受到现实的遥远,在当今时代“好人难做”的种种尴尬中,尤其不能让人释怀。在弘扬文明、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感召下,道德模范和见义勇为的英雄做出一番令人崇敬的义举,经过一阵喧闹式的表彰慰问之后,往往会陷入长久的冷遇之中,由行善斗恶而导致的贫困、伤残却难以持续被人关注,即使得到一些帮扶,也缺乏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而使人倍感不安。于是,社会上某个角落里总存在着模范受穷、英雄流泪的不和谐现象。
  在官方介入并不断完善帮扶机制之前,不和谐现象的个案会让正能量的传播戛然而止,在负面的认识空间,颓丧、失望、无奈等不良情绪,也会像蝴蝶效应一样扑面而来。一方面,社会大力倡导正能量,一方面又使正能量的使者在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上无以为继,不难想象,由此滋生的“好人难做”、“好人没好报”的负责情绪,会使原本向善的群体,在心底对传播正能量的义举所带来的后果进行评估,在错宗复杂的理性判断之后,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做一个旁观者。
  当面对一起急需帮助的意外事件,相信围观者当中不乏强烈思想斗争者,他们内心的善念与以往经验的理性判断所形成的不安全感形成对冲,多数人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试想一下,如果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见义勇为和帮助别人,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即使由此受到伤害,也会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扶助,至少不会因此导致一连串的生活障碍,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很自信地伸出援助之手,以充满自豪的姿态勇斗行恶者。
  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走访慰问活动深得民心,不仅在于对道德模范当事人的直接帮助,更在于向全社会释放一种信号,政府没有忽略道德模范,官方没有让好人成为被忽略的群体。相反,通过走访慰问,就是要营造更加积极的社会氛围,让好人们受人尊重,让英雄们得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形成看得见的持久性的保障机制,让好人过上好日子,让英雄过得有尊严。久而久之,传播正能量的激情自然会赶走心底的不安,做好人就不再是令人纠结的烦心事了。(特约评论员 冯德利)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关爱道德模范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下一篇改“负”归“正”,正能量传递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