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记者事件频发的冷思考
冒充“央媒”记者敲诈,一开口就要20万元;盗用正规期刊刊名、刊号,假杂志比真的还要高大上;假记者背后有真记者撑腰,敲诈不成就曝光……记者盘点近来破获的各起假记者、新闻敲诈案件,揭露那些以假乱真、行骗敛财的招数。(重庆晚报报道)
记者本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他们的职责是实事求是的报道社会新闻、社会现象等等,这是人们赋予记者的公开舆论监督和宣扬善美、曝光丑恶的权力,是作为一名记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假记者,他们利用记者拥有舆论监督权这点,掌握了企业或单位违规、违法的信息,就对其进行敲诈勒索,故更多的人愿意铤而走险加入“假记者”这个群体!我们在谴责和愤慨的时候,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为何“假记者”屡遭打击、惩处却不见成效?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假记者的规模如此庞大、行动范围如此广泛、做案气焰如此嚣张、社会危害如此之深……这绝不是偶然,必然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生存的土壤很空间,才得以形成这般阵势,久打不灭,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央视媒体曝光,引起轩然大波这之前,难道就没有任何部门和领导有所察觉?当事态出现苗头是为何不及时查处和打击?而是面对中央媒体、部门重视,面临群民舆论压力时,等到积重难返的时候才来采取集中行动,这无疑是耽误了最佳时间,错过了将“假记者”滋生扼杀在萌芽状态的良好机会。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假记者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且猖獗盛行,受害人和单位甘愿隐忍,选择花钱免灾、息事宁人?尤为重要的是社会上存在一批害怕见光的人,他们有的非法经营、牟取暴利,以次充好、制假售劣,因公谋私、贪污受贿,还有的隐瞒重大责任事故,套取国家资产等等。少数企业负责人想到只要有利可图,哪怕是丑恶行径被假记者掌握要挟,也宁愿花钱买个安稳,销毁证据,各取所需,因为他们不会放弃发财的机会,毕竟送给假记者的钱只是他们不正当途径挣来巨额资金的冰山一角。那些贪赃枉法、损公肥私的贪官,为了升官,为了敛财,他们更是害怕记者将他们的丑行给予曝光,因为记者是一群力求让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拿钱了事或为这些假记者提供保护伞,甚至同流合污。而假记者恰恰盯上、利用这一点来大势敛财所
以形势才会愈演愈烈!
社会上假证件的失控和泛滥,执法单位打击不力,法制不健全,为假记者提供了方便和空子。有关部门没有一套完善的证件颁发和管理制度,有关执法单位对制作假证件的工厂和不法分子也没有强有力的打击,也就造成了假记者有渠道获取假证件,用它行骗敛财。现阶段我国法制还不够健全,面对假记者事件,查处了进行量刑判刑的相对较少,所以很多假记者想到就算被查被抓不就是罚点款、顶多拘留几天,就更加肆无忌惮,敢冒高风险求高回报了。所以只有完善法制,加强惩处力度,杀鸡儆猴,用法律法规制裁不法分子,才能起到威慑效果、杜绝发生。
如今社会风气日下,诚信丧失,弄虚作假盛行,是假记者活动的社会环境和基础。很多人正是看到了“假记者”能够获得巨大黑色收益,诚实务实、道德良心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也加入其中,想尽各种办法获得企业、官员的隐私信息,挖出可敛财的信息,起到勒索的目的。其中不泛有真记者却做着“假记者”报道虚假的荒唐事,道理很简单,俗话说“那人手软、吃人嘴软”,记者收受别人好处,一旦出现问题,在报道中就会出现虚假信息,出现谎报瞒报的情况,不是为事实说话,而是成了为金钱说话;一旦有害群之马的存在,在记者行业也就形成了不良风气,产生了恶劣影响。
“身正不怕影子斜”,若有一天,企业都遵规守法、诚信经营,官员都清廉无私、严格自律,社会上再也没有害怕见光的人和事,那么假记者也就没空子可钻,没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社会舆论监督才会求真务实、永葆本质、服务人民,和谐社会才会越来越近。(黄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