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扫街还债”别只读出感动
23年前,徐才、刘桂琴夫妇为了给两个儿子治病,欠下8万元外债。之后,夫妇俩靠扫大街、捡破烂挣钱,一点一点地还债。前不久,他们终于还清了所有外债,“债还清了,心病了了”。(4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一句朴实的“债还清了,心病了了”,让人看到了徐才、刘桂琴夫妇的朴实与守信。这份诚信的道德力量,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在人们时时谨小慎微,处处提防上当受骗的当下,徐才、刘桂琴的诚信之举给出了最好的证明——诚信不曾走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个人的行为也许无法一下子改变社会诚信的危机,但正是因为有个人的力量,个人的榜样,才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彰显,并让道德的力量感召着世人信奉诚信友善。
徐才、刘桂琴夫妇的际遇,让我们看到了诚信之外,还有民众的坚强与民生的艰辛。
徐才、刘桂琴夫妇中年丧子,两子尽失,这是人生中何等的悲痛。难怪徐才说,“那日子真是难呐,死的心都有。”在这样的悲痛之下,他们选择了坚强,以积极的工作来疗伤。尽管做环卫工人很辛苦,收入微簿,但能让他们暂时忘记丧子之痛。当然,还有欠债的负累,那不只是要欠债还钱,更是对自己,也是对失去的孩子一个交待。这样的坚强,又怎么不让人感动。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请少些抱怨,莫放弃,自强方能更强。
徐才、刘桂琴23年的还债经历,亦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救助的不足。正是因为23年前医疗保障能力的不足,还影响到了今天人们的生活。时间或许可以治愈人们心灵的伤痛,但社会保障不能再让人们在大病面前不堪一击,或者说是只要一旦患大病就立即返贫。社会医疗保障,特别是大病的保障,其保障能力仍需增强,步子请迈大一些,迈快一点。
另外,徐才、刘桂琴的故事,再次撒开了失去孩子家庭的伤痛。对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是当下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正如徐才所说,“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有份养老保险,能够老来无忧。”尽管有些地方对失独家庭已实施了一定的保障,但也请别忘了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却也失去了孩子的家庭的困境。对于这些失去孩子的老年群体,除了养老保险之外,亦需要有精神层面的安慰,可不希望人到了60岁还冒险去怀孕生育孩子。
有些民生故事,带给人以道德上力量,让人感动。我还希望,民生故事的背后能有更多的欢乐。(王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