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约型社会尚需久久为功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中央带头厉行节约,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人均用水量、用电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同比分别下降4.14%、4.01%、6.86%,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2.85%(5月26日人民日报)。
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多项资源指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却存在先天的劣势,那就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落后的科技水平使得我国资源相对匮乏,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国民并没有认识到浪费问题的严重性,对浪费现象视而不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城市建设中的贪大求全大拆大建、餐桌上的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工业发展中的只重经济不重质效,等等,都使节约型社会发展成为空谈。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八项规定对各级机关进行了严格要求,奢侈浪费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厉行节约的风气开始逐渐形成,各项用量指标显著下降,成为带动民间节约风气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也需看到,勤俭节约是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奢侈浪费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例如,房地产开发不顾实情造就了一座座“鬼城”,大吃大喝的风气向更加隐秘的楼堂会所转移,舌尖上的浪费仍然不容小觑,机关办公经费仍有压缩的空间,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构建节约型社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尚需久久为功。
于国家层面,就是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防止奢侈腐败的风气死灰复燃,加大对违规部门和个人的曝光力度,使中央八项规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要进一步转变以GDP论功绩的考核模式,将节约型社会建设纳入考核体系,逐步转变官员的政绩观,使大拆大建的政府行为彻底杜绝。更为重要的是,要倡导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上强化督导检查,使产能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能够转变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于社会层面,就是要利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节俭的美德,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触发人们的心灵,引起大众的共鸣,逐步在社会上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载体,对一些奢侈浪费的现象进行曝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自律的良好社会氛围,杜绝社会上的奢侈浪费现象。
于个人层面,就是要积极参与,做好表率。节约型社会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人民群众才是节约型社会的直接参与者,这就要求大家都能够树立起节约的意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用勤俭节约的行动培养自身安身立命的道德品质,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发光发热贡献力量。(儒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