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静:照顾姥姥收养的四名弃婴
于文静,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公安分局的一名普通民警。她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却在姥姥去世后,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毅然挑起老人留下的重担——照顾老人收养的4名孤儿,从2003年起一直照顾至今……
为找工作道出实情——一家五姐妹,谁都不像谁,
这让于文静的同事们倍感疑惑
于文静有4个妹妹,这在熟悉她的同事间不算秘密,可姐儿五个长得一点都不像,一直让同事们觉得很奇怪。
虽说是表妹,可对这些妹妹,于文静一点儿也不像姐姐,更像个妈妈。“她每次去超市、商场买东西、衣服,都是一买好几份,自己反倒不怎么买。”同事说:“这个姐姐对表妹真大方。”
对“表妹”们的体贴、疼爱,在同事眼中已经超出了亲戚间的关心。妹妹们的情绪波动,有时也让她心事重重,这让同事更加难以理解,“孩子不懂事还有他们爹妈呢,你跟着着啥急?”每次同事这样劝她,她都沉默不语,“对亲戚家的孩子这么负责的还真少。”同事有些纳闷。
直至去年,因为要帮妹妹们找工作,她终于对同事袒露实情:妹妹们是姥姥在世时收养的弃婴,2003年姥姥去世后,当时还未婚的她,接过了姥姥留下来的担子,边读研究生边照顾当时最大16岁,最小只有13岁的4个妹妹一直至今。
“太不可思议了。”知道了真相,同事对于文静深表敬佩,二话不说,找朋友、托关系,许多认识、不认识她的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大家的努力下,妹妹们各自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姥姥离世外孙女“接棒”——“妹妹们没了‘天’,我得为她们再撑起一片天。”
于文静的老家在山东一座小城市,姥姥因为收养弃婴,成了当地的名人。老人没有生活来源,家里子女也家庭条件有限,自顾不暇。老人靠卖花养大了4个妹妹。
于文静从小看着姥姥像照顾亲孙女一样,把还是婴儿的4个妹妹带大,从心里觉得姥姥是个了不起的人。由于家里没钱供她上大学,她选择了军校,“管吃住穿,还发钱。”这是她当初报考的主要原因。
在军校时,一个月有115元的津贴,于文静平时除了用于正常开销,其余一分钱不花,尽量攒下来。每年回家过年,都用攒的钱给妹妹们买够一学期用的洗衣粉、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在女孩子最爱美的年纪,她一直穿着学校发的衣服,很少给自己买。
成绩优异的她考上研究生,月津贴也多了,一个月900多元。钱多了,她却更加节俭,因为除了生活必需品,她可以给妹妹们买漂亮衣服了。2003年,姥姥生病入院,手术费差1000元,家里实在凑不出来,打电话告诉了她。可她钱还没有邮到,姥姥就过世了。“就差一千元。”提起这件事,至今她仍然愧疚万分,每次都控制不住哽咽。
回老家奔丧时,妹妹们看见她哭着说:“姐,世界上最疼我们的人走了。”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但妹妹无助的表情,却烙在了心里。“我从那时突然觉得,妹妹们没了‘天’,我得为她们再撑起一片天。”
责任感让于文静从一个对未来充满无数幻想的女研究生,迅速成熟起来,“我深刻地认识到,没钱就没法抚养妹妹们。”
带着妹妹们出嫁——“娶我就要和我一起照顾妹妹们。”
这是于文静每次相亲提出的要求
回到学校后,于文静开始利用周末打工。从开业庆典表演,到帮人开发软件,每个周末,她都穿梭在打工单位与学校之间,有时还要熬夜写软件,生活开销降到最低,能压缩的都被压缩了下来。辛苦打工带来每月1千多元的外快,可这还是不够4个妹妹的开销。面对困境,“找个愿意和自己照顾妹妹的人”的念头出现在了她的脑海。
从那时起,25岁的她,开始了密集的相亲之旅。高干子弟、生意人、高知等她都见过,前前后后十几次。每次见面,她都会如实地告诉对方,自己有4个妹妹需要照顾,还要赡养父母,家庭负担重。有的人一听站起来就走,她得最清楚地是有个人直接问她:“我凭什么养你一家子人?”有的人虽然同意和她一起养妹妹们,可在接触中,她从一些细节中,总觉得不踏实,“妹妹们都小,以后的路还很长,时间长了我觉得他们都受不了。”
十几次的相亲,都以失败告终。于文静有点绝望了。
这时,一个男人走入了她的视线。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比她大12岁的现任老公。“当时真没看上他,不爱说话,200多斤的大胖子。”回忆初次见面的印象,于文静记忆犹新,也给她留下“人实在”的印象。
可由于年龄相差太悬殊,这位来自通州的小伙,并没有走进她的心里。
之后,本已忘了这件事的于文静,却总是时不时的收到对方的问候短信,她有时回信聊两句,有时一忙就忘了回,可对方却依然坚持与她联系。
2004年,她的一个朋友的妹妹因感情问题离家出走,当时在海淀部队就职的她和朋友需要一辆车寻找,她一下就想起了这个人。打电话求助时,“我没敢报太大希望。”没想到对方二话没说就从通州开车来到了海淀。
“我一见他就发现他瘦了好多。”相亲时直言不讳嫌弃对方太胖的于文静,动心了。对方的朴实、坚毅、无私更是打动了她,“我觉得他是个踏实的人,能跟我一起照顾妹妹们。”
一个多月后,他们结婚了。
婚后,于文静与爱人一起,为妹妹们撑起了一片天空。小到一个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大到一年近万元的学费,爱人从不计较,“该花的就花。”是爱人常说的话。
妹妹陆续被接到北京——得知老三轻易辞掉了她费了半天劲才找到的工作,于文静十分无奈,但能理解
妹妹们逐渐长大。
从学校毕业后,为了能给她们每个人在北京安顿一个家,于文静想方设法陆续把这几个孩子从老家带到了北京,与自己一起生活。
可是,遇到的困难超乎于文静的想象。
老三最早来到北京,当时于文静已经到通州公安分局工作。忙碌的工作之余,她给老三找了一份在学校保安的工作。可老三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干了一段时间后,老三偷偷辞职,并告诉于文静,要找一份挣钱多的。
得知老三轻易辞掉了她费了半天劲才找到的工作,于文静十分无奈,但能理解妹妹,可作为一个普通人,于文静的能力仅限于此,只能安慰妹妹再尽力找。
“我在家等了半个月,每天看着我姐工作那么累,我也不好意思再催她。” 从那时她明白了,心目中优秀、万能的姐姐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老三开始自己出去找工作,售货员、服务员都试着干过,最短的只干了一天,现实与心理预期的巨大差异,让一直备受姐姐关爱的老三感觉很凄凉。回老家的念头开始缠绕着她。一天早晨,老三给姐姐留了张写有“我拿了500元钱,不想在北京待了,等我挣钱就还回来”的字条,离家出走了。
到北京站买完票,打算乘坐当晚火车回老家的老三,在北京站广场用公用电话给姐姐打了个电话,说句“我走了”后,立刻放下电话,眼泪流出来了。
还没来得及擦眼泪,公用电话响了起来,看到家里熟悉的号码,她没有接电话。
坐在北京站广场边的天桥上,老三一直在哭。“舍不得姐姐。”老三说,哭了3个多小时后,她意外看见姐姐的身影出现在广场上。“不能让她找着我。”不敢面对姐姐的她玩起了躲猫猫。看着姐姐焦急的身影,听到站里广播叫着自己的名字,老三边哭边躲。
没想到执着的于文静连找了4个多小时,一直不走。“头天姐姐的女儿发烧、拉肚子,她照顾了一夜,现在又出来找我。”想到这儿,老三的心软了,故意在姐姐下楼梯时走到面前。
费尽心力终让妹妹明事理——于文静想在今年姥姥的忌日时,带着妹妹们回老家烧纸,
告诉老人妹妹们长大懂事了
妹妹们的学历不高,于文静为她们找工作费了不少的劲,可是仍然不能让她们满意,满足不了她们快速致富的希望。
于文静虽然着急,可她理解她们希望尽快成为姐夫那样的人的愿望。当其中的3个妹妹提出要做生意时,她不顾身边善意的提醒,忽略了妹妹们能力参差不齐,想法存在差异的种种问题,投入近10万元,费尽心力的为她们支起了一摊生意。
很快,妹妹们因为理念不合产生了分歧,生意干不下去了。老二、老三带着挣到的2万元钱,回到老家准备和同学做生意。
不放心她们的于文静经常打电话询问情况。妹妹们在老家被骗走了钱,没敢告诉她,在歌厅干起了端盘子的服务员。觉得情况不对的她反复追问,妹妹才说了实话,心急万分的于文静让她们立刻回北京。
经历了挫折的妹妹们改变了过去的浮躁,懂事了不少。对于新找到的工作也都很珍惜。
春节前,于文静的家里出了点事情,导致她食不知味,整夜失眠,甚至产生了心理阴影,有时甚至不敢一个人呆着。
发现她的状况后,妹妹们放弃了春节回老家和朋友们相聚的计划,全都在身边陪着她,她去哪里,妹妹们都跟着,连上厕所,都在外面等着她。“我们没什么能力,只能在姐姐最需要人陪的时候,陪在她身边。”
现在工作稳定的妹妹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留在北京,有个自己的家,在姐姐身边,让姐姐看着她们幸福成家,姐妹们一起幸福的生活。于文静对于妹妹们的转变也特别欣慰,她想在今年姥姥的忌日时,带着妹妹们一起给老人烧纸,念叨念叨,让老人也知道妹妹们长大懂事了,能在九泉之下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