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亲民之心 解农民之愁
——记盐都区秦南镇泾口村党支部书记韩才高
盐都区秦南镇泾口村曾经是全镇最穷的村,1991年以来,该村一跃成为区“集体经济排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在全市名列前茅,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为农民尽心尽职谋利益、锐意进取创大业的领头人——韩才高。
勤思发展之策,矢志不渝为民富裕
泾口村地处我市西郊,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计划经济时代是全镇最穷的村。自1993年韩才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村级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上。衬里有个打捞队,韩才高一直采取多种形式扶持盘活、“放水养鱼”,使打捞队抢得先机,得到良好发展。2001年,打捞队改制时,韩才高多次奔赴南京和一些企业协商,让这些企业多吸纳本村劳动力。经他的努力,目前衬里有400多男劳力在打捞队工作。
2001年,按上级要求,泾口村与经济相对薄弱的邻村进行了合并。为帮合并村村民发家致富,他主张投入200万元,新建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厂房,修缮了旧村部、学校,并低价对外招租,当年便引入斑竹袜业等3家企业在村中落户并投产达效。其中织袜厂吸纳了村中500多名富余的妇女劳动力进厂,全村劳动力真正形成了“男捞女织”的格局。2002年,他又力邀市亚捷玻璃厂对村原玻璃厂进行重组,扩大了生产规模,目前该企业成为全市最大的玻璃器皿外贸企业之一。
目前,村内60名党员领办、联办了10个产加销联合体项目;养殖业有鱼塘5个;鸭场、鸡场4个;水磨石有12个班子;高空作业有11个班子;村主体项目除集体打捞公司外,还有10个小个体公司;个体建筑队5个。带来了一人领出一群、一群带出一片的领头雁效应。现在全村90%的农户,1200多人手中有项目或是在厂工作。
善谋兴农之举,精心打造生态农业
近几年,韩才高坚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调整生态农业结构方面投入900多万元,按照“三三”制农田要求,建成示范区面积700亩。区内新建了水泥防渗渠和泵房,改造了防洪堤,修筑了机跑道。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除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外,衬里贴补购置费的50%左右,目前全村共有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各类农业机械50多台(套),使全村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韩才高还利用村里企业在沿江大中城市设立的分公司、办事处等对外窗口捕捉信息快、市场掌握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调出400多亩面积种植大棚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使粮经比例达到5.5:4.5;又根据本村地势低洼、沟塘较多的特点,发展特水养殖100多亩;同时大搞植树种草,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在盐兴公路两侧、蟒蛇河畔栽植了数万棵意杨、银杏等经济树,幸福河沿岸扩种、移栽了大量的松柏、垂柳、香樟等观赏性树木,目前行政区内已形成“树成行、路成网、田成方、渠成形”的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格局。
常怀亲民之心,千方百计解民忧愁
为维护进厂务工的群众利益,韩才高在全镇第一个成立了村级工会组织,并在村部专门辟出工会办公场所,落实了经费,积极组织活动,同企业老板一道倾听职工心声。
村里孤寡老人和老弱病残者是韩才高关心最多的群体,为让他们安度晚年,村里每年给每位五保老人发放补助2000元,残疾人每年补助600至1000元;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每年补助近2000元,他们的遗孀补助600至1000元;1997年还投资100多万元,兴建了一座苏北一流的敬老院;2001年国庆节前夕,又成立了助老、助学、助残基金会,将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入都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些重病、大病的老人由基金会出资治疗,对失学儿童和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助学;目前基金会正常都有20多万元的银行存款。全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靠、病有所医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已经形成。(施公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