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嵩:党性照亮终身志愿服务之路
“我代表江苏人民支援四川,如果一旦遇难,尸体还能找到的话,捐献医学实验……随身携带6000余元,已经花掉2000多元,剩下的3700元全部捐给汶川灾区,也算作我最后一次特殊党费……”这是彭嵩在汶川地震灾区救灾时留给家人的遗书。
他曾先后荣获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四川省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江苏省自愿抗洪救灾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彭嵩,宿迁市泗洪县人,中共党员,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但是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在践行着自己终身志愿服务的理想。
1982年,彭嵩应征入伍到南京武警某部。2005年从泗洪玻璃厂下岗后,靠打工兼做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生活。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走到哪里都是一面旗帜。社会公益,他争先恐后;特困群体,他慷慨解囊。
2008年5月他向银行做了一万元的贷款准备做点生意,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侯,汶川地震发生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彭嵩这时候只觉得热血上涌,立即预定了当天下午的火车票。
5月20日下午,他怀揣着从一万元贷款中抽出的6500元,登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到达成都时已经是23日的凌晨,但下车后彭嵩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急匆匆地赶往四川省红十字会。当即他就被派到双流机场红十字会物资发放组,担任国内外抗震救灾物资的发放和押运任务。
6月23日,彭嵩照例打电话回家报平安。大儿子彭骥东中考结束,忽然对彭嵩说:“我也想去灾区!”彭嵩一愣,问儿子为什么,儿子说:“你能抗震救灾,我就不能啊。”彭嵩又一愣,虽说自己每次打电话回家说这里很安全,其实这里的危险他自己最清楚。但是他略思片刻便对儿子说:
“你来吧!”6月25日,1990年出生的彭骥东也来到灾区。彭骥东被爸爸安排押货去茂县。有一天食物不够,彭骥东竟然不吃不喝,把食物让给少数民族志愿者,而自己对车上物资一个指头都不动,彭嵩为此骄傲得不得了。
到7月3日,他志愿服务52天、共计700多小时,累计亲自押运70余车次、负责安排志愿者押运70多辆,往返于机场和所有灾区。
“5.12”汶川地震,他是泗洪自费志愿者第一人。但是从灾区回到泗洪后,他继续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努力挣钱还银行的贷款。直到四川省红十字会公开了一部分抗震救灾志愿者的遗书,被各大网站转载,彭嵩志愿协助救灾的感人事迹才被人所知。而彭嵩本人也是一名东北的志愿者打电话给他才知道自己已经在网络上成为名人的。
彭嵩受到江苏省、四川省、甘肃省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表彰,并被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红十字会邀请参与纪录片《人道力量——献给世界红十字日》的制作;2009年4月,他再次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邀请,作客央视《实话实说》。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正在昆山一家保安公司上班的彭嵩,毅然辞职,奔赴玉树,志愿服务11天。8月15日,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彭嵩又带着他的二儿子彭博自费奔赴舟曲救灾。这次志愿服务,彭嵩父子一共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共卸载分发60多车物资。8月26日,当他们离开舟曲时,灾后重建已经开始。
三进灾区,彭嵩前后贴了近1.5万元费用。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彭嵩来说,这笔费用可以让他做一笔买卖,可以供儿子上两年大学。他到底图的什么?“图的,就是好人这个荣誉!”。彭嵩告诉记者,灾区志愿服务,让他寻常凡俗的人生,有了异样夺目的光彩。他喜欢这光彩。
彭嵩虽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有着感动你我的壮举。他三赴灾区当志愿者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但他依然在无锡一家机械厂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并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做着助老扶幼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榜样不仅影响其他人,更是影响他的家人,彭嵩的大儿子在职中的时候就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在北京空军某部队服役时考取徐州空军勤务学院,小儿子在常州上大学。
“作为一名党员,做志愿服务并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刻意去做,更不是为了名利荣誉,而是想到了、看到了就去做,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召一批人!以前,军人是我的情结,退伍后,我的梦想就是要当一名终生志愿者,我向往终生志愿者那枚红十字勋章!”面对采访,彭嵩的话语总和他的人一样朴实。(田庆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