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走失84天,贵州老人终回家
日前,走失84天的贵州老人王友莲在外孙的搀扶下,登上了回家的汽车。临走前,面对涟水县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和爱心志愿者,老人唱起了动人的山歌,用一口浓厚的贵州乡音向那些曾经帮助她的好人道别。
外地老人流落街头
今年5月29日上午,涟水县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突然接到涟城镇派出所民警电话:“一位操外地口音的老人在街头迷路,请管理站予以救助。”
不多时,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老人来到了救助管理站。在给老人送上一杯热茶后,工作人员开始尝试与老人沟通,希望能尽快帮老人找到回家的路。然而,无论工作人员怎么说、怎么问,始终听不懂老人的方言。老人是哪里人?是怎么到涟水的?工作人员问了半天仍毫无结果。
午饭时,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边陪老人吃饭,一边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反复询问相关情况。突然,有工作人员想起老人随身携带的布包,里面或许能找到有用的信息。老人打开布包,一张时间为3月19日贵州凯里至浙江缙云的火车票,顿时让救助站工作人员眼前一亮。为了进一步了解老人情况,救助站工作人员返回涟城镇派出所,请公安民警帮助查找老人户籍信息,核对老人身份。
在涟城派出所,民警根据老人手中火车票的居民身份证号码,通过公安部门户籍网打出户籍信息,让老人辨认户籍信息上的照片。老人“确认”户籍照片是其本人,户籍上名叫“金巧莲”。此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对老人的来历有了线索,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当天下午5点多钟,按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有关规定,工作人员将老人送往淮安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然后由市救助管理站送至省救助管理站。
敬老院里温馨如家
按照常规,“金巧莲”已被上级救助站接收,涟水县救助管理站救助“金巧莲”的工作任务也算完成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送到省救助管理站的“金巧莲”却完全否认自己先前在涟水时说的话,说她不是浙江人,家在哪里自己也说不清。于是,言语不清又无法交流的“金巧莲”在省救助站接受救助2个多月后,于8月16日又回到涟水救助站。
“金巧莲”返回涟水后,一连串的问号让涟水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再次陷入迷茫。“金巧莲”到底是哪里人?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火车票是她自己买的还是途中捡的?实名制火车票上的身份证号码又到底是谁?
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为更好地照顾老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她临时安排在涟城镇敬老院居住。在涟城镇敬老院,旅途中摔伤了腿的老人得到悉心照顾,敬老院为她取药治伤,每天24小时专人护理,老人的气色渐渐好转。
确认身份踏上归程
在把老人安置在敬老院后,救助管理站开始想方设法搜集老人信息。一边请来曾在贵州实习两年的涟水城南菜场的生意姑娘与“金巧莲”对话,一边根据城南菜场生意姑娘提供的信息,请派出所通过户籍网再次查对老人身份。
很快,老人的家被锁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救助站迅速与贵州当地救助站取得联系,最终确定,老人名叫王友莲,并非浙江人,而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杨武乡排莫村辣子寨人。今年5月,老人从贵州前往浙江看望女儿,却因不识字、言语不通等原因,下火车后不幸走失。
8月20日上午9点,救助站在贵州警方和涟水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与老人的家人取得了联系。王友莲老人与在浙江居住的女儿杨昌芬通了电话。
通完电话,老人笑了:“终于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