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让她15年不离不弃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15年前已退休在家的她,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却选择接过一位母亲临终前递来的双手;15年后,她已经到了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但身边却有一位没血缘关系的“亲人”需要牵挂。从桃一社区36栋4楼到38栋1楼,这段路,徐龙珠走了15个365天,时间不仅染白了她的头发,更见证了这位老人对承诺的坚守,对爱的执着。
“我从小看着三子长大,他叫我姨娘,我要照顾他。”徐龙珠口中的“三子”是同事潘金凤的儿子,有着先天的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上学,大部分时间都和母亲在车间里度过。也许是因为缘分,年纪相仿的徐龙珠、潘金凤在黑桥时就是邻居,而后又一起搬家到了如今的桃一社区。在相识的四十多年里,徐龙珠对家庭情况不太好的潘金凤照顾有加,“家里面烧好吃的了,就喊他们母子俩一起来;潘金凤上班忙不过来,我就帮着照看小三子。”
不知是因为无助,还是信任,15年前,当生命即将走向终结时,双眼含泪的潘金凤将无人照料的小儿子的手放在徐龙珠的手里,久久不愿闭眼。“我知道,她放心不下小三子。”当着这位悲苦母亲的面,徐龙珠许下承诺:“三子以后的生活,我来照顾。”
这样的故事如今听起来难免有些戏剧化,但在徐龙珠的记忆中,“临终托孤”的场景却历历在目。“三子其实是个特别好的孩子。”由于精神方面的障碍,发病时的三子会神志不清,到处乱跑,身上比乞丐还脏,有时十天半个月才会回家。然而,在徐龙珠的眼里,他却和正常孩子一样好:“三子不发病时,很懂礼貌,会做家务,也会照顾自己,即使神志不清时,也不会伤害别人。”
为了帮三子安排好生活,刚开始时,徐龙珠每月向社区内的居民“化缘”,你三元,他五元,用这笔钱替他买好日用品;家中烧烧饭菜,或者在外吃饭,都会特意装一份留在旁边;后来,三子有了低保,每当超市、商场打折时,徐龙珠就会拿着低保金去排队“抢购”,为的就是能省点钱替三子存着……时间久了,街坊邻居也被这份超越亲情的爱感染,自发帮助起三子来。
由于担心三子会发病,每天一大早,腿脚并不灵活的徐龙珠都会去敲一敲他的房门,进屋看看米、油还有没有,煤气阀门关没关,衣服破了没。有几次,发病的三子没有回家,徐龙珠一找就是半个月;有一年冬天,三子生病住院,年迈的徐龙珠更是每天准备好饭菜,坐着公交车去医院照顾他,“这是我答应他母亲的,照顾不好三子,我对不起潘金凤,更对不起自己。”
如今,在徐龙珠的精心照料下,三子已经很久没有发病,偶尔打打零工,还会将省下的钱交给“姨娘”存着。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天清晨,从38栋1楼到36栋4楼,成了三子的固定路线——不用徐龙珠找,三子就会主动和“姨娘”联系,“也许是怕我担心,也许是怕我爬楼累到吧。”
采访快结束时,徐龙珠告诉记者,三子今天去了姑妈家,晚上不回来,“今天晚上我就在家不出门了,三子会打电话给我,报个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