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环保使者新招“走心”理念
苏州是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也是国家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市之一。为了带动全社会共同践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文明理念入脑入心,今年以来,环保使者们联合相关部门创意不断。今年上半年,由市环卫部门组织开展的苏城校园、单位和公共场所宣传、培训活动就超过40场。以此苏州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垃圾分类宣传督导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垃圾分类推广创新之路。
垃圾分类宣传进校园 化作生动创意环保课
“如果你在学校或者街道上看到有不一样的创意垃圾桶,那可能是一群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设计的。”日前,由苏州市容市政管理部门和苏州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的牛奶盒回收再制垃圾桶设计大赛在苏州市区各中小学火热开展。这场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艺术创想活动,让来自全市15所学校的学生脑洞大开。大家将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各种独具巧思的创意版垃圾桶。活动开展短短两个月,大赛组委会共收到130余幅作品。
经过激烈角逐,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启航队”的“我和动物做朋友”以及市实验小学“旋风小队”的“创趣垃圾桶”脱颖而出,双双获得一等奖,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团队的“环保小屋”、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团队的“星球系列”垃圾桶等四件作品获得二等奖。
记者从苏州市环卫处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苏城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保意识,环卫、教育等部门在市区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大讲堂”活动,并专门制作发放了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的垃圾分类知识绘画读本。吸引了市实验小学、工业园区二实小、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高新区文星小学、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市彩香实验中学、田家炳初级中学等大批学校积极参与,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主题课程和日常游戏中。不仅如此,围绕各种垃圾分类小知识制作的情景舞台剧和以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为主题建立的创意集市,为各类环保亲子活动频添亮点;姑苏区为孩子开发设计垃圾分类环保益智互动软件,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工业园区组织开展的垃圾分类画信大赛,吸引了全区小学生积极参与。
市环卫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干磊介绍,下一步,苏州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大力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
“变无用为实用” 让分类好习惯传遍社区
每天,全市大大小小的住宅小区内都会产生大量容易腐败的厨余垃圾,收集处理不恰当便会对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造成威胁。随着今年一场场“厨余垃圾变身记”活动走进市区数十个社区,居民们对于厨余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3份菜梗、果皮等厨余鲜垃圾,混合1份红糖或黑糖加10份水,发酵后产生的棕色液体,就是环保酵素了……”这是今年年初在虎丘街道山塘社区举办的“品质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环保酵素进社区”活动,数十名小区居民在环保达人吴美红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起了环保酵素。经过数月的发酵,如今,这些原本要丢进垃圾桶的厨余垃圾“变身”酵素成品,成了居民家中料理家务的好帮手。
今年以来,市环卫部门让“变无用为实用”成为推动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的“动力”。为了提高市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投放准确率,环卫部门在统一建立标识醒目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基础上,在各社区逐步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工作。比如,姑苏区环卫所在辖区内所有生活垃圾“四分类”试点小区开展积分兑换日用品活动,近期更推出了“前期宣传双倍积分”的办法;工业园区东沙湖社工委启用“垃圾分类兑换超市”,居民通过完成“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整理在“积分存折”上添加积分,每月可在小区超市内换取洗手液、面巾纸等生活用品;而在苏州常熟、昆山、吴江等地的许多行政村,已引入并推广垃圾分类“互联网+”智能模式,通过扫描二维码等形式,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完成情况获取相应积分兑换奖品。让广大居民践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从被动、推托向主动养成习惯转变,改变了原有的一些不文明行为。
垃圾“混运”举报有奖 引导公众参与监督
做好垃圾分类,少不了市民的自觉和环卫部门的努力。然而,在居民看来,垃圾“混装混运”问题打消了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是垃圾分类推广的“拦路虎”。
为了加大对分类垃圾混合收运的查处力度,市环卫部门通过举办分类垃圾有奖举报活动这一形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监督。“我们从去年10月份便开始开展这项工作,凡是市民在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内发现分类好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被混合收运,可以现场拍摄视频上传至‘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平台,经查证属实的,奖励举报人200元。同时对该试点小区的日常考核扣分,并将情况通报给所属区域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责令相关试点小区限期整改。”干磊介绍,在相关工作开展前期,环卫部门通过在主流媒体及“苏州市容市政”“苏州垃圾分类”等微信公众号上宣传有奖举报工作,并逐一公布城区所有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邀请所在小区居民参与到“揪毛病”的队伍中。他们的监督对收运人员进一步规范收运行为上了一道“紧箍咒”。日前,住建部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苏州这一针对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先分后混”难题做出的积极探索予以认可。(姑苏晚报记者 肖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