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位老农民,十几年来住的是破窑洞,穿的是旧衣服,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好人——16年里,他靠种地养猪,除了供养自己家的3个孩子上学之外,还陆续资助当地5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有22名大学生。
这位名叫王治仁的农民,今年61岁,宜阳县张坞镇庞沟村人。“国家的强盛需要人才。我是个农民,文化不高,也想给国家作点儿贡献。”王治仁说,“只要娃想上学,我就乐意帮助他们。”
“就是心疼这不能上学的孩子”
庞沟村位于伏牛山余脉的大山深处,村里人世代靠种田为生。
王治仁上小学四年级时,学费是1.6元,开学时他却交不起。渴望上学的他,跑遍十几家亲戚邻居,最终也没有凑够学费,无奈只好退学。这段伤心往事一直搁在他的心里。
1996年,王治仁骑自行车去张坞镇田庄村中学给小儿子送馍。一个在水池边洗手的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当时穿得很单薄,人也很瘦弱。”王治仁回忆道。他找到校长询问这个孩子的情况,得知男孩叫张海涛,是个孤儿。父母去世后,张海涛跟着叔叔一起生活,结果叔叔也因病去世了。失去依靠的张海涛,随时面临失学。
王治仁不忍心看着张海涛失学,决定供养他。他给张海涛交学费,买吃的,还给张海涛买了一块连儿子都没有的电子表。
村民李安勋感慨说,当时的王治仁家里上有多病的老母亲,下有3个上学的孩子,全部的收入来源,仅靠耕种14亩贫瘠的土地和喂养几头家畜获得。
“我小时候没钱上学,文化浅,就是心疼这不能上学的孩子,想让他多学点儿文化。”王治仁说。
此后8年里,张海涛上初中、高中,又考上了大学,学费都是王治仁资助。
只要是王治仁知道的或者慕名前来求助的贫困学生,不管是上小学的还是考上大学的,他都会解囊相助。除了帮孩子们交学费,老王平时还会十元、几十元地给孩子生活费,或者直接买学习用品给他们送过去。
今年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上大三的杨静波告诉记者,初中的时候,王治仁知道自己没了父亲,就一直帮他交学费。“要不是王爷爷,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走的肯定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杨静波说,“本来上完初中,我就没敢想再上高中、大学,但是王爷爷跟我说,人穷但不能缺乏志气,贫穷应该成为奋斗的动力!这句话我至今都珍藏在心里。考上大学后,王爷爷带我去学校报到。给我交完学费,还跑前跑后帮忙办理入学手续。那天他的一举一动,至今让我有说不出来的感动。”
最大的快乐是帮孩子上学
从1996年至今的16年里,王治仁陆续资助的贫困学生达50多人,每年都要拿出数千元,累计算下来至少有5万多元。而王治仁和老伴儿的生活却一直是节衣缩食,非常俭朴。
2月17日,记者在王治仁的家里看到,他和老伴儿现在住的还是十几年的破窑洞,屋里摆放的都是用了很多年的旧家具,3年前花700元购买的二手摩托车是最值钱的家当。
王治仁的妻子秀芳说,家里14亩在黄土坡上的农田,赶上好年景,还能收点粮食,遇上旱涝,就有可能绝收。去年秋季遇上了旱灾,这一带的农田就基本绝收。家里最主要的收入是靠两头母猪下猪崽卖的钱,以及秀芳到附近打零工挣的工钱。
“满打满算,老王家一年的全部收入最多也就两万多元。”王治仁的一个朋友说,“这十几年,除了供自己的孩子上学,王治仁把钱全部捐给了那些贫困学生。”
王治仁的孩子也深受他的影响,见不得别的孩子受苦。他的小儿子王石峰在县城上初中时,班上有一个同学是孤儿,家境实在贫穷。有一天中午在家吃饭时,王石峰跟父亲说:“爸,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家里穷得很,连衣服都没有,整天只穿一件汗衫。”老王听罢,就对他说:“那你都不会先把你的衣服给他穿?”王石峰一听,高兴地大喊:“哈,我早就把我的两件衣服送给他了。”
吃完午饭,王治仁和老伴帮儿子准备好上学的行李,又专门去镇上给王石峰的那位同学买了一条新毛巾被,嘱咐王石峰到校后送给他。后来,王治仁又专门跑到学校给这个孩子送钱。
“只要这些娃需要,卖猪卖粮食,我也要去帮”
对于那些受助的学生,王治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秀芳说:“老王帮助过的男孩,都当自己儿子;女孩就当是自己的女儿。有时候为了去给一个孩子送钱送东西,他常常一走就是两三天。”
近些年,王治仁最早资助的一批学生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每逢春节,受过帮助的都会带上礼物回来看望老王。老王指着身上穿的一件黑色羽绒服说,那就是去年春节时受助学生徐莎莎买给自己的。
“王爷爷这么多年,从来没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也没有穿过一双新皮鞋,他的好几件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一个受助学生说,“不过每次去,王爷爷都会叮嘱我们,不要给他买东西,如果我们有了钱,让我们最好能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其他贫困的学生。”
一些受助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给王治仁寄钱。老王拿到这些钱,也不舍得自己用,继续去帮助其他贫困学生。就在记者到这里的前几天,王治仁还到宜阳县实验中学,资助了一个贫困学生。
在王治仁抽屉里,存放着他最珍贵的东西——受资助学生寄来的各种证书的复印件,有大学录取通知书,有毕业证书,有三好学生证书,还有奖学金证书等。翻看这些东西,是王治仁闲暇时最快乐的事情。
“看着学生们有学上,能成才,我比什么都高兴!”王治仁笑着说,“只要这些娃需要,卖猪卖粮食,我也要去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