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万名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爱心传奇
“我的体重已经达到49.7公斤,再增加0.3公斤就达标了。”
24日早晨8点多钟,张先生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迫不及待地登陆“镇江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行动”网页,与大家共同分享他的“增肥成绩。”张先生9月底与一名外地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但干细胞捐献者男性体重必须达到50公斤。没有丝毫犹豫,他为自己设计了“增肥计划”。
10年来,占全省总人口数不到4%的镇江,通过网络集结了像张先生这样的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2016人,占全省报名入库志愿者总数的12.9%。实际捐献30例,占全省总捐献数的12%,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捐献人数占人口基数比名列全省第一。
一诺千金,
为了“万分之一”的缘分
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干细胞移植。在非血缘关系的供需者之间,配对相符率只有五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2003年3月4日,镇江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在全省率先开展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动,2065人参加血样采集,成为中华干细胞库志愿者。镇江市第一例、江苏首例女性捐髓者戚熙娟在填报志愿时说:“能在万分之一的人中被选中,这是一种缘分。”
戚熙娟是一名银行职工。2003年10月与河南白血病患者张庆配型成功时,她5岁的女儿正身患罕见的肝糖元累积症,照顾女儿能顶上一万个不去的理由。当年跟随她到北京采访的镇江《京江晚报》记者孙霞清晰地记得,采集干细胞的过程分为两天,每天戚熙娟都要一动不动地半躺着4个半小时,等血液内的干细胞循环3次,以满足可以抽血的要求。尽管腰背腿都酸得要命,下肢像是麻木了一样,但为了不影响捐献,她硬是始终没动一下。得知100毫升干细胞流入张庆体内时,戚熙娟说:“作为母亲的我,感觉自己好像孕育了另一个孩子,播撒下生命的种子,希望它们能快快发育、成长。”
志愿者杨荣康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今年配型成功。由于患者的原因,没能实现捐献的愿望,他感到很遗憾。他表示,如果还有下一次,自己依然会毫不动摇地捐献。
今年9月20日,是镇江第30例捐献者杨立30周岁生日。为了不耽误患者,他连父母安排的生日宴都等不及,就匆匆赶往南京,为素昧平生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我等了10年才有这次机会,生日再等一天也不要紧,但患者一秒钟都等不起。”
正因为一诺千金的坚持,镇江30名捐献者创造了江苏乃至全国干细胞捐献的众多第一:江苏第一例女性戚熙娟,全国电力系统第一例刘吉明,江苏首位大学生为港胞捐献者孙磊,江苏第一例90后费枫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