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封求助信引出一段温情故事
2012-12-27 12:02:2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143次 评论:0

 一封求助信引出一段温情故事
——寻找“宿迁好人”系列报道之一

       12年临近年末,本报收到一封特殊的求助信。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封信并没有请求报社给予他什么,而是希望报社帮助他在报上表扬一批人,这样的“求助”很少见。
  这位署名为吴新建的求助者在信中说,他在为瘫痪的女儿治病的8年间,得到了众多熟悉或陌生人的援助和关照,自己无以为谢,请《宿迁日报》能够报道一下这些“宿迁好人”,帮他道一声“谢谢”。信中,吴新建介绍了十多位“宿迁好人”对他无私援助的事例。
  这样特殊而纯朴的愿望,引起了记者的关注。12月20日上午,当记者在宿豫区侍岭小学一间简陋宿舍里见到吴新建,听他满怀深情地讲述自己背女求医8年,接触到众多“宿迁好人”的温情故事时,吴建新和他心中众多“宿迁好人”的故事,像一幅充满温情的感人画卷,一下子铺展开来,不时感动得记者热泪盈眶。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一心只想感恩的求助者,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宿迁好人”:50岁的他,13年前收养一位弃婴后再未成家。8年前,这位养女身患罕见疾病,为挽救她的生命,他不惜丢掉工作,辗转数千公里,四处艰辛求医,以致家贫如洗,自己身患疾病……为了这位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孩,他不惜放下尊严、抛开个性、荒废青春,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面前的吴新建清瘦、寡言,话稍多就引起哮喘不断,但就是这么一位羸弱的男子,却用超乎常人的坚强和毅力,以无私大爱拯救了养女的生命。他一心感恩却无视自己的付出:“她既然被我收养,我就该想尽一切办法让她站起来。养女也是心头肉,就是掏空了我的内心,也要腾出一块地方安放她。可每天让我感到不安的倒是那么多帮助过我们父女的人,我该怎么报答他们呢?”
  
  这世界很大,相遇成为一家。出于纯朴的爱心,他决心让亲情超越血缘
  
  1984年,高中毕业后的吴新建,在当地一所中心小学做一名临时代课教师。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吴新建代课老师的工作平平淡淡地一干就是15年。
  1999年暑假,吴新建和同事一起到常州恐龙园参观游玩,发现公园的一个角落,有名妇女抱着孩子蹲在那里哭泣。出于同情,吴新建上前了解情况后得知,这位何姓云南籍女子,被男友骗到常州。生下女儿后,男友就失踪了。何女士一无所有,悲痛欲绝,欲将孩子托付他人而了结自己的生命。
  吴新建好言相劝无济于事,女子态度决绝。本想离去的吴新建,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心底最柔弱的那根弦被触动了:不能见死不救!就这样,吴新建带着这对母女来到了宿迁。
  起初,吴新建只是想帮帮这对无家可归的母女,待时机成熟后送她们回云南老家。几个月后,何女士竟不辞而别、一去不返。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吴新建在怜爱和矛盾中踌躇。“这孩子既然到了我家,我就要照顾好她,将她抚养成人。”吴新建暗自发誓。从这一刻起,孩子有了一个名字——吴佳妮;从这一刻起,吴新建也给自己确定了一个身份——养父。
  吴新建像一只蜘蛛,每天在上课、批改作业、家访和安排养女吃喝拉撒睡等杂事编织的“蛛网”上“爬来爬去”、疲于奔波。“那时,尽管一天下来很累,但看到孩子天使般的笑容后,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回忆起往日,他的眼神都变得柔和起来。
  这份爱很重,死神都搬不动。为了孩子的生命,他驮着养女苦行了八年。
  欢乐有时很短暂,灾难又总是不期而至。2004年2月2日深夜,吴佳妮突然腿痛难忍,不能站立。一连数日,在村卫生室输液不见好转。随后,5次前往宿迁市人民医院就诊,也没有查出病因。在医生的建议下,为了诊断孩子是否患上了白血病,吴新建带着吴佳妮来到了南京鼓楼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经南京鼓楼医院复查,孩子白细胞超正常5倍,被诊断为类白血病,但不是恶性。对于这个结果,吴新建喜极而泣。在医院20多天里,他寸步不离孩子床前,为孩子端屎倒尿。困了,就趴在床边打个盹。这段时间,不仅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了亲友的债。
  治疗一段时间回家后,孩子的病依旧复发。无奈之下,他又从同学那里先后借了2万多元,再次到南京为养女治疗。
  2005年,经南京儿童医院诊断,孩子的病为复应性亚败血症。医生告诉吴新建:“这种病暂时无药可治,希望家长做好放弃治疗的准备。”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吴新建惊呆了。
  “但我那时就下决心,只要我活着,就一定会继续为女儿治病。”吴新建的这份承诺不仅仅是给医生、给孩子,更是给自己下的“死命令”。
  因为向亲朋借钱,身边人不解、好友躲避。吴新建说,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棵寂寞行走的树,孩子则成了光秃秃枝丫上惟一的一片叶子。
  从2005年开始,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不仅骨头疼痛难忍,而且四肢蜷缩瘫痪,生活不能自理。2005年9月,听说淮安有家特色医院可以治疗此病,病急乱投医的吴新建,由于身上只有几十元钱,舍不得坐车,他就背着女儿沿着宿泗路徒步走向淮安。渴了向路人讨口水,饿了啃自带的煎饼,晚上就借宿在沿路的村民家中。靠着双脚,经过3天两夜的步行,吴新建终于赶到了淮安。医生见其双脚磨出了血,了解情况后深受感动,免费给孩子做了检查,可通过一段时间治疗仍然不见好转。
  疼痛折磨着孩子,也同样折磨着吴新建。孩子求生的眼神像刀一般刺痛着吴新建的心,这让吴新建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带着孩子走在治病的路上。
  走过多远的路、到过多少座城市,吴新建忘记了;栉风沐雨,风雨雪霜,吴新建走过了;艰难困苦、风餐露宿,吴新建经历了。有什么能比孩子好好活着更令吴新建欣慰呢?用吴新建的话说,孩子就是开在他肩头的花,他要用狭小的脊梁托着她,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她。“她是我女儿,那么我们应该是共荣枯、同一体!”
  
  这段情太真,谁都无法摧毁。执着感动了上苍,他终于等到“云开见日”
  
  在一切都经历了之后,也许是吴新建的义举和大爱感动了上苍,在吴新建四顾茫然、孩子命悬一线的时候,他一位学生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悲情男人和生死一线孩子的命运。
  2007年暑假,吴新建曾经教过一年的学生、正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读研究生的王方圆,回家听父母说起吴老师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的事情。来不及休息,王方圆立即赶到了吴新建的家。在向老师了解了一些吴佳妮的病情后,第二天,王方圆就带上吴佳妮的病例返回学校,找自己的大学老师帮助诊断。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教授仔细研究了吴佳妮的病例和一些病理报告后,怀疑孩子得的是结缔组织病,建议吴新建带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找我国结缔组织首席专家、80岁高龄的何晓琥女士会诊。吴新建又一次背起孩子启程了。
  2007年9月8日,在王方圆的帮助下,吴新建带着孩子顺利在北京儿童医院住下。何晓琥放弃休息时间,亲自接诊了吴佳妮,并确诊吴佳妮患上的是罕见的结缔组织病,但同时也告诉吴新建一个天大的喜讯:国内已经研制出治疗该病的药物,吴佳妮有救了。
  听到这个消息,吴新建顿时泪如雨下。“一点都没夸张,那时候就任泪水不停地流,感觉终于云开见日了。”吴新建说,那泪一点也不苦涩,心里却觉得从未有过的甜。
  王方圆为了让老师带着孩子安心在京治疗,多方联系吴新建曾经教过的学生和自己身边的同事,共同救助吴佳妮,医院也为孩子减免了4000多元的检查费。
  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40多天,从来时的瘫痪到可以下床走几步,吴佳妮的病情出现了很大的转机。长期住院费用太高,考虑到吴新建的实际,医院建议吴新建开药回家治疗孩子的病。
  
  这种爱无边,足以孕育奇迹。心疼懂事的孩子,他甘愿付出一切
  
  据医生介绍,结缔组织病最难忍的是骨头痛。痛起来,一般成年人都受不了,大多是以喊叫来缓解疼痛,可吴佳妮从来没有喊叫过。
  吴新建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2006年9月的一个夜里,睡梦中的吴佳妮突然喊叫了一声。合身而卧的吴新建赶紧开灯,起身查看睡在他脚边的吴佳妮。吴佳妮看到自己的喊叫声惊醒了爸爸,连忙向吴新建道歉说:“对不起啊爸爸,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是没忍住······”
  讲述中,吴新建眼中泪水闪烁:“这孩子太懂事了!”
  这么多年,吴佳妮从来没有向吴新建要过一样玩具、一件新衣、一袋零食、一分零花钱,吴新建也没钱能给孩子买什么玩具。只有一次,2007年国庆期间,吴佳妮病情确诊后,父女俩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准备回家。吴新建看到女儿对一个小店中卖的一件头饰多看了几眼,虽然女儿口头说不要,但吴新建最终还是花了5元钱买下了那件头饰。
  吴新建说,那件头饰外观很像孩子看过的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香妃所戴的头饰。拿到头饰,吴佳妮高兴极了,忙着让吴新建帮自己戴在头上。吴新建说:“那时咱俩特别开心,我觉得女儿真漂亮。”
  为了治好吴佳妮的病,8年间,吴新建4次上南京,16次到北京,加上数不清多少次到周边大大小小的医院,花费不下于20万元。2007年,为了照顾女儿,他辞去了已有20年教龄的工作;而因为常年带孩子看病,他根本无暇考虑成家的事情,至今孑然一人。他不仅一贫如洗,负债在身,还身患支气管疾病,不能负重,靠低保和一些社会救助生活。
  问吴新建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吗?这个靠坚忍和执着一路走来,没有被困难打倒的汉子,却说出一番乐观的话:“宿迁有这么多好心人在帮我,只要灾难别一个接着一个来,没什么事情挺不过去!”
  在外出治病期间,吴新建不忘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2008年,吴佳妮病情好转,回到家后直接跳级就读小学二年级。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孩子身体已经康复,就读六年级。吴新建说:“女儿特别好学,从上二年级开始,每学期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
  采访返回的途中,北风呼啸。回想着吴新建和他养女吴佳妮的遭遇,记者既感同情,更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更加期待能够早日见到吴新建信中提到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宿迁好人”们,那注定又是值得期待、充满温情的特殊采访。想到此,顿时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
  王君文 李尚成 王劲秋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宿迁高速交警雪中送炭好样的 下一篇桃源春店庆捐三万元助学资金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