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悄然流行湖东
“喂,汪阿姨,你今天想吃点啥,我帮你带。”“好!一条鲫鱼、一斤青菜、半斤百叶,再带半斤肉。”…… 最近,在苏州工业园区湖东各社区“邻里搭档、互助养老”的模式正悄然流行。社区“乐龄一族”纷纷表示,小区里空巢老人比较多,平时儿女们又不在身边,邻里之间你帮我、我帮你,解决了很多临时困难。互助养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作为社区养老的补充,互助养老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既缓解了养老困难,也使精神得到了慰藉。
串珠串出邻里亲情
今年65岁的杨先先阿姨与汪玲红阿姨虽然都住在东湖春韵,但原来都不认识。一次,东湖春韵社区举办串珠手工艺学习班,杨先先与汪玲红成了同桌,这一来二去就熟识了。
有一天,在每周五固定的串珠课程上,细心的杨先先发现汪玲红已连续两周没来上课,而且每天的广场舞都不来参加。于是,杨先先主动打电话询问汪玲红。一问才得知,最近天气寒冷,汪玲红的“老毛病”风湿性关节炎又犯了。
当天,汪玲红也道出了自己的难处,女儿这段时间又到外地培训了,家中只有汪玲红一人。虽然家住二楼,有电梯上下楼,但“老毛病”犯起病来连下床和出门都成问题,更别提日常的买菜做饭和打扫卫生了。“我们可以‘搭档养老’嘛,有事你招呼一声。”随口一句话,杨先先阿姨每天早晨去南环菜场买菜时,都帮汪玲红带些菜回来。如果家里炖了老母鸡汤、骨头汤,也会带点汤给汪阿姨补补。吃完午饭,社区的串珠手工艺课程也不能落下,杨先先把每次教给大家的绝活再给汪玲红讲一遍。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杨阿姨带来的美味小菜和贴心问候,汪阿姨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也流露出无尽的谢意。对于自己的帮助,杨先先阿姨说,都是老邻居,谁没个难处?汪阿姨一个人也不容易,帮她买个菜、端碗饭、跑个腿儿,这都不算啥。关键自己在跑腿的过程中,收获了邻里亲情,并且能够在认识和交往中不断加深邻里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你帮我助就是力量
欧典社区就有这么两个家庭。毛珠花阿姨和陆丽珍阿姨相识在3年前,毛阿姨心灵手巧,会做手工,经常有邻居上门“取经”,陆阿姨也是她的忠实“粉丝”。两人还都是社区楼道组长,因为社区事务上的关系,经常见面,两人彼此很投缘,姐妹感情非常好。
近日,毛阿姨胃突然不舒服,想要去医院做个检查,多想有孩子陪在身边啊,毕竟老伴也都70多岁的人了,腿脚也不方便,但孩子忙啊!陆阿姨第一时间了解了毛阿姨的想法,就回家把老伴拉上,开车带上老姐姐去医院做了个全面的检查。毛阿姨心理那个感动呀:老弟也都60多了,大冷的天,我自己的孩子都没对我这么好!后来医生建议要二次检查,陆阿姨和老伴又大揽大包了下来,到时还是他们来!
空巢老人金琴芳阿姨也70多岁了,平日里碰上个小伤小痛,独自去医院实在让人不放心,孩子又不在身边,社区志愿者李素玲阿姨跑在了前头,几次陪伴金阿姨去医院做检查,也让金阿姨感动不已。
人到老年,跟小辈间的沟通少了,也没太多共同语言,而邻里间年龄相仿的老姐妹、老兄弟在一起好像更能和谐相处,如果现在的高龄老人们都不愿住进养老院,可以由几个年纪较轻的老人牵头,组成一个邻居互帮互助的小组,轮流到每家活动,而社区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推动这种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