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保护个人信息,要从日常小事儿做起
2021-05-26 10:44:02 来源:徐州市公安局 作者: 【 】 浏览:845次 评论:0
   在电信诈骗的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个人信息,是由受害人不注意日常生活的小事儿,自行泄露出去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留意。避免泄露个人信息,使自己和家人蒙受损失。
   一、社交软件晒“日常”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有时会不自觉写出自己或他人的姓名、工作等个人信息,再结合几张没有清理GPS位置的照片,这些信息便成为诈骗份子伪装身份取得你或你家人信任的手段。
   二、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全城WiFi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近。如今你踏入任何一家商场或是饭店,拿起手机都可以免费链接WiFi,可是在你享受公共WiFi的便利时,黑客预设的木马病毒就会潜入你的手机,伺机窃取你手机中的通讯录、照片等隐私信息。如果在这期间您使用了支付宝、网银等网络付款方式,几分钟后你银行卡的钱就会因此而不翼而飞。民警提示,别为了节省几兆的流量,导致自己承受更大的损失。
   三、个人简历太详细
   一些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连小学拿了几张奖状都写上了,更别提有些公司会要求在简历中写明家庭成员信息。且不谈如此详细的简历是否会帮助你从众多应聘者中脱引而出,你的简历最后肯定会变成几张废纸。具有安全意识的公司会将应聘者的简历投入碎纸机处理掉,但部分工作人员面对这些简历不想浪费时间处理,就会随手扔进垃圾箱。诈骗份子得到了这么多如此详细的个人及家庭信息,实施犯罪的时候岂不是一骗一个准?因此,在填写求职简历的时候,过分暴露隐私的事情还是少些为妙。
   四、朋友圈、微博中的公众活动
   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经常会看见一些姓名测试、朋友印象或是网络投票等互动,但是当你兴趣满满的点击参与时就会看见“该平台将会获取你的用户资料”等类似提示,多数网友面对这句无关痒痛的提示都选择漠视,于是就跳入了不法分子陷阱中。其实这种类似“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游戏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诈骗份子通过更换几个文字降低网友的警惕,所以网友需要的还是多关注一些预防诈骗的新闻来提高自己的警惕性。(供稿:徐州市公安局 编辑:陆启航)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小心“杀鸟盘”网络刷单骗局变异版 下一篇警惕!“投资导师”教你炒股实施诈..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