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今年2月,王先生在某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阅读量很高的健康知识文章,文章内植入的广告,声称可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还附有一个二维码。出于试试看的心态,王先生便扫描二维码,添加了一名推销人员。对方称其出售的是产自南洋的名贵药材,许多明星都在吃。王先生便给对方转账200元红包作为定金,收到药后又支付了剩下的3000元。服用了一个月后,王先生并没有觉得药物有任何功效。直到民警找到王先生查证时,王先生才恍然大悟,自己竟购买了没有任何保障的假药。
案情分析
该案件是由一网络水军团伙通过在网络中生产、传播“爆款文章”,将目标对准中老年群体,诱导他们阅读文章、添加推销员微信。推销员伪装成知性美女的形象,无论受害者身患何种疾病,他们均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营销话术向受害者推荐药材,并通过微信转账方式收费。经查,该案涉案金额约280万元,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
警方提示:
当下,网上购药呈现增多的趋势,但其真假难辨,也需擦亮双眼。比如,在本案中,犯罪分子售卖的假药就是用面粉勾兑而成。通过网络购药时,应首先查看药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药品成分等,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查询药品情况。此外,如果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的诊疗,不应一味相信所谓的“网红神药”或者保健品的疗效,否则,不仅损失了钱财,还会耽误病情。(供稿:徐州市公安局 编辑:陆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