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就要来临,各地将陆续迎来“烧烤”模式。离开空调房一分钟,离烤肉也就差一撮孜然!长时间呆在高温高湿环境里,很容易就中暑了!自今年夏季以来,全市已接报数十起中暑警情起。夏季高温中暑怎么办?赶紧看一下这份自救互救指南!
一、中暑“长啥样”?
长时间处于高温下,人体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导致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人就会中暑。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先兆中暑的时候往往是患者在高热、高湿环境下待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晕、心慌、出汗,感觉恶心、不舒服。这个时候,如果迅速把人挪到阴凉通风环境中,把外衣解开,给他补充一些水分和电解质,休息大概15-30分钟就能够改善了,先兆中暑一般比较轻微,不需要送医。
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眼前发黑等。这个时候需要迅速把患者挪到阴凉通风处,把外衣解开尽可能通风降温,可以用冰水进行全身擦浴,或者把冰块、冰的矿泉水、冷饮等,放在额头、腋下和大腿根,这样也能够起到快速物理降温作用,同时可以使用一些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等类似的药物,起到一个缓解中暑症状的效果。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也可以表现为这3种类型的混合型,严重的话可以导致死亡。如果患者出现手足抽搐或者体温升高超过38.5度以上,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可能已经发展到了重症中暑,这个时候建议立刻把患者送往医院,在送医途中也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
二、哪些人最容易中暑
中暑属于理化性质疾病,是非感染性疾病。一般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下工作的人较容易发生中暑,比如环卫、建筑工人,或者在封闭环境下工作的餐饮场所人员。另外,车厢也是一个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也容易发生中暑。
三、中暑急救“5要诀”
1、躲到阴凉、通风处。发现中暑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给身体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及时补充水分。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一定要保持清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严重要立即送医诊治。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
四、中暑饮食禁忌
1、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会有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将得不偿失。
五、“情绪”也会中暑!
除了身体中暑,夏季还要注意“情绪”中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路怒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车以后,脾气就要大三分,一些小小的摩擦就容易发火、暴怒。人通常在夏季容易烦燥,特别是在高温、闷热的环境里,更容易发生这种路怒症。
那么如何避免情绪中暑呢?一是要保持车厢内温度适宜,避免高温。可以放一些轻音乐,让情绪保持平稳或者舒适,还可以喝一些饮料,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能让烦燥得到抑制。二是当你想骂人或者想动拳头的时候,停一下。深呼吸,停三秒钟,如果你不知道三秒钟是多少,就数12345,一般数五下或者十下,就会发现,刚才的怒火好象下去了一半。
警方提醒:防中暑,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一定要控制时长,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出门前要备好防晒用具,出门时要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风油精、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品应常备在身边,也可以泡菊花茶或者金银花茶喝。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供稿:无锡市公安局 编辑:陆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