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旬,家住南京江北新区的市民曾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南京市公安局的“陈警官”,告诉曾先生他们正在办理的案件中,发现其涉嫌贩卖新冠疫苗。就在曾先生对“陈警官”身份表示怀疑时,对方称可以通过聊天软件给曾先生发自己的证件照片。虽然心有疑虑,曾先生还是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聊天软件,随后对方发来了“警官证”。
见到证件后,曾先生不再怀疑,“陈警官”则表示案件已交由深圳警方对接处理,并将电话转接给了深圳公安“杨警官”。电话接通后,“杨警官”称疫情期间,民警只能网上办案。他们需要曾先生提供其名下所有银行卡尾号用来备案,然后再将钱全部转入一张银行卡中。不仅如此,“杨警官”还提出,为了避免曾先生操作不当引起其他问题,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共享页面。曾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将两万余元存款全部转进了同一张银行卡中,并将收到了验证信息内容告知了“杨警官”。原以为已经可以自证清白,“杨警官”却突然表示,曾先生还涉嫌一起洗钱案件,需要交纳26万元保证金。这个突然出现的新名目点醒了曾先生,他意识到了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赶忙报警求助。目前,警方已经立案。
案件分析:
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屡见不鲜,疫情防控背景下,不法分子翻新骗局套路,编造诸多借口,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诈骗钱财。诈骗分子会事先伪造假的“证件”“通缉令”、“逮捕令”等发送给受害人,冒充“公检法”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对其进行恐吓,接着再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迫使受害人一步步落入圈套。诈骗分子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包含“木马”病毒的手机软件,以获取受害人银行账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甚至实现远程操控受害人手机转账汇款。
警方提醒:
“公检法”人员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办案,“拘捕令”、“通缉令”等文书不会通过聊天软件下发!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当事人出示证件或法律手续,讲明情况不会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等开展调查。希望广大市民请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切莫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告知陌生人。(供稿:南京市公安局 编辑:陆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