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不可大意!冬季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2021-12-09 19:26:13 来源:盐城市公安局 作者: 【 】 浏览:689次 评论:0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素有“无形杀手”之称,在家庭用火、取暖、洗浴时缺乏预防措施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哪些情况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
   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
   烟囱正对风口,煤气逆流入室。
   室内无通风设备。
   液化灶具漏泄、煤气管道漏泄。
   使用燃气热水器并与浴室建在同一屋内。
   长时间停车时开空调。
  如何区分煤气中毒程度?
  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
  2.中度中毒患者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
  3.重度中毒患者将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紧急施救如何进行?
  1.应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紧急救援。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做体外心脏按压。
  3.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做高压氧治疗。
  急救有哪些认识误区?
  1.冻一下就会醒?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
  2.臭渣子味就是煤气?事实上,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就不会中毒,这也是错误的。
  3.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科学证实,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要想预防中毒,关键是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保持透气良好。
  4.煤气中毒患者醒了就没事?煤气中毒患者必须经医院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否则容易遗留并发症或后遗症。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毒患者一般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
  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1.保持通风是关键。家中生煤炉,一定要保持开窗通风,或者设通风口,空气保持流通,危险就会降低。
  2.煤炉各连接处一定要确保密封,防止气体外泄。
  3.每半个月用火钩敲打一下烟筒,防止烟筒堵塞。
  4.烟筒出口最好加上一段朝上的烟筒,防止倒灌风。
  5.密闭房间内吃炭火锅,也有安全隐患,要注意通风。
  6.市民家中禁用直排式热水器,洗澡注意通风。
  7.汽车怠速运动时,不可长时间开空调,在开空调的密闭空间,有毒气体聚集,也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如何做到安全使用燃气?
  1.液化气用户要使用合格的、有警示标签的气瓶。
  2.无通风的房间安装燃气炉灶不要关闭门窗,以免造成室内缺氧,使人窒息。
  3.连接灶具的胶管应在灶面下自然下垂,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烤焦酿成事故。燃气胶管要经常检查,胶管老化要立即换新,胶管正常使用1年半换新。液化气瓶与灶具的距离不得小于0.5m,严禁靠近明火、电源及热源。
 4.点火时,应“火等气”,即先点火后开气;熄火时,先关气阀后关灶阀。
  5.烧水做饭时,应专人看管,以防水溢灭火,燃气泄露。
  6.发现壁挂炉、热水器、燃气灶等有异常或闻到异味,立即停止使用打开窗户通风,并且通知专业人员维修,千万不可开灯或用火。
  7.发生着火现象,应沉着冷静,首先切断气源,迅速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覆盖的方法扑灭。若同时引起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切勿用泡沫灭火器及水灭火,以免发生触电事故,并立即拨打“119”。
  8.液化气用户严禁串气倒气;严禁乱排罐内残液;严禁私自拆卸;充装要到正规充装单位。
  9.液化气用户气瓶要定期检验。每隔四年要定期检验,使用期限超过15年的气瓶应报废。
 10.广大燃气用户要增强用气安全意识,禁止使用移动式燃气取暖器取暖。(供稿:盐城市公安局 编辑:陆启航)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寒流来袭,小心取暖误区 下一篇是“冬季养生”还是骗局?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