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在家上网课成了很多孩子的日常,电脑看教材、iPad看直播、手机做答题,有时还需要用到家长的手机参与互动,部分家长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当孩子向自己索要手机时,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孩子可能遭遇诈 骗。殊不知,处心积虑的骗子们,早已在各大社交平台设下陷阱等着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案例一:十倍返还红包诈骗
2022年7月2日20时许,有人在QQ上联系喻某(女,未成年),称向指定的微信收款码支付28元可以按照其微信零钱余额的十倍进行返还红包。喻某按要求操作后,对方称由于其是未成年人,导致系统被冻结,要向指定二维码转账,否则将通过法院起诉其。喻某就按要求操作,后发现被骗322223元。
案例二:给主播刷礼物诈骗
2022年7月8日20时许,周某(女,未成年)在家中用手机刷抖音给一个主播刷礼物,刷完就有一个人私聊其,称未成年刷礼物是违法的,要帮其解除。其信以为真,就使用母亲的微信扫描对方二维码转账,后其母亲发现转走12711元。
案例三:领取游戏皮肤诈骗
2022年7月16日22时许,张某(男,未成年)刷快手视频时刷到一个主播说可以送游戏皮肤,就添加对方QQ,按对方要求拿其母亲手机打开支付宝付款二维码、云闪付支付二维码对着视频,后其母亲发现被刷走81298元。
案例四:追星粉丝后援诈骗
2022年7月19日21时许,刘某(女,未成年)加入了同学推荐的蔡徐坤粉丝QQ群,向群内客服购买蔡徐坤的签名照。后客服称需要解冻账户,并指导刘某操作。刘某就按对方指示,使用其母亲的手机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后发现被转出18988元。
作案手法分析:
第一步:发布噱头引诱孩子。骗子通常会打着免费领取游戏装备、解除防沉迷、红包返利、中奖手机等噱头,在QQ、抖音、快手、微信等社交平台引诱孩子主动添加对方。
第二步:制造危机恐吓孩子。在骗子引导孩子过程中,会以操作异常、操作涉嫌违法等说辞恐吓孩子使用的社交账号或银行卡会被冻结,或者将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等,让孩子陷入恐慌。
第三步:哄骗转账解除危机。骗子利用孩子不敢告诉家长的心理,进一步引导孩子使用家长手机发红发或转账等方式解除危机,当家长发现莫名的转账记录时,已经为时已晚。
警方提醒:未成年人判断力弱,防范意识低,很容易被骗子抛出的诱饵迷惑。家长一定要保持警惕,做好日常教育。
1、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把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软件、APP全部卸载。
2、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教育孩子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将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告知孩子,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一定要设置银行卡消费提示短信,时刻掌握银行卡消费情况。
4、如遇可疑情况,请拨打96110咨询求助;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拨打110报警处理。(供稿:无锡市公安局 编辑:陆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