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教你认清和远离“非法集资”
2022-10-10 18:00:31 来源:衡水公安 作者: 【 】 浏览:758次 评论:0
  近年来,“非法集资”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而且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稍有不慎,你就有可能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潭。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了解非法集资相关知识,共同打击防范非法集资犯罪。
  非法集资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非法集资行为需同时具备三要件: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非法集资的危害和损失承担:
  非法集资不可持续,犯罪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后,挥霍、浪费、转移或非法占有,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此外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极易引发社会风险。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
  非法集资人的法律责任:
   我国《刑法》中,非法集资根据主观态度、行为方式、危害结果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构成相应的罪名,其中最主要的是《刑法》中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第192条集资诈骗罪。
 《刑法》规定,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犯集资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个人实施非法集资违法行为,集资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即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
   1.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2.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貌似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3.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4.利用亲情诱骗。有些类传销非法集资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1.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2.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
  3.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
  4.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5.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

  防范非法集资顺口溜:
广告冠名是噱头,
巧立名目是关键,
迷惑人心是目的,
一夜暴富是陷阱。
网络借贷花样多,
熟人介绍也谨慎,
高息诱饵不动心,
安全保本不可信,
公募基金要资质,
投资协议要弄清,
任凭骗术千万变,
不信不理不投钱。
陌生电话需警惕,
不贪小利和小贿,
合伙经营非理财,
了解核实莫大意。
(来源:衡水公安 编辑:陆启航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炒外汇赚大钱?投资陷阱要当心! 下一篇非法集资犯罪防范提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