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大学成为所有考生和家长日益强烈的期盼,随之而来的各类高考诈骗也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增多、花样翻新。在此,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认清以下几类常见高考诈骗骗局,严防上当受骗。
1、网络销售“高考答案”、“作弊工具”。不法分子通过各类网络平台,有的散布销售隐形耳机、短信橡皮、联网计算器等“作弊工具”的信息,有的大肆宣扬“有特殊渠道,能够弄到高考答案”的信息,将缺乏高考自信的考生或家长引流至提前制作好的钓鱼网站。一旦与之接触,该钓鱼网站就要求“预付订金”,等付完订金后即拉黑用户,更有甚者在“高考答案”邮件中暗藏木马、病毒,给考生或家长利益造成不同程度侵害。
警方提示,高考试卷为国家绝密,绝不可能提前泄露。同时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考场管理越来越严格,根本没有实施作弊的机会。因此考生和家长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答案”、“作弊工具”,给不法分子带来实施诈骗的机会。
2、冒充“枪手”替考。不法分子谎称熟悉考场内部工作人员,可以充当“高考枪手”进行替考,但前提是要先预付订金,等付完订金后,有的立刻“玩失踪”,此时考生和家长才意识到被骗;也有的开考前持续联系,不断以各类名义索要钱财,最后在开考前一刻“玩失踪”,在此期间考生一直抱有幻想,不再认真备考,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既损失了钱财,又耽误了备考时间。
警方提示,考生进入考场时会有多名考场工作人员严格审查准考证、身份证,甚至还进行人脸识别,“枪手”,蒙混过关进入考场几率微乎其微,更不可能有“替考”情况的发生。
3、谎称“捡到准考证,求扩散”。不法分子利用群众“随手助人”的心理,在各类社交平台散布“捡到XX考生准考证,考场XX,座号XX,求扩散”的信息并附带联系电话或非法链接。因为涉及考生终身大事,很多热心群众会广泛转发,一旦这些信息被该考生亲戚朋友看到,他们就会打电话或点击链接进行确认,进而落入不法分子提前布置好的诈骗陷阱。
警方提示,如果亲戚朋友看到考生准考证丢失的信息,可第一时间电话联系该考生确认。千万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一旦点击就有可能被木马、病毒入侵电脑或手机,危害个人信息、财产等安全。不要随意拨打陌生电话,一旦拨打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以“支付感谢费”等名义诈骗。
4、伪造虚假查分网站。不法分子采取“广撒网”的形式,大范围发送包含虚假查分网址的短信,诱导急于知晓高考成绩的考生点开网站链接,并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贩卖或实施精准电信诈骗,当然也有可能在网站中植入木马病毒。
警方提示,高考成绩只能是省教育考试院提供,考生查分也只能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或官方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查询。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分数发布时间、查询渠道等,切不可随意点击不明链接进行查询。
5、谎称帮助精准填报志愿。个别中介或网站利用考生希望被“更好”高校录取的心理,在线上线下平台谎称掌握各大高校内部志愿填报数据,能够帮助考生精准填报志愿达到“捡漏”的目的。一旦考生与之联系,就会以要求考生支付“咨询费”的形式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各地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没有与任何性质机构或企业开展合作,这些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志愿填报数据”纯属虚假宣传,归根结底还是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6、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有的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等,只要考生支付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就可以通过他们进入高校就读,一旦考生付款后,他们有的迅速“失踪”致使考生钱财被骗,有的确实将考生录取进“高校”,但此“高校”实为“野鸡大学”,其发放的毕业证、学位证并不被国家认可。
警方提示,考生一定要根据各高校高考招生简章填报志愿,切勿在高校录取上“走捷径”、“走后门”,不然极容易既损失了钱财,又耽误了填报正规志愿的时机。
7、伪造录取通知书。不法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大范围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并要求考生事先将学费打入指定银行账户,而该银行账户实为诈骗银行账户,一旦考生信以为真就掉入了“诈骗陷阱”。
警方提示,考生在缴纳学费时一定要通过高校官网查询或致电高校招生办确认是否真被录取,万不可相信自己没报考的院校寄送的录取通知书。
综上,不法分子实施高考诈骗,归根结底是为了骗取钱财。凡是涉及“钱”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慎之又慎。遇有疑难问题,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遭遇高考诈骗,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来源:无锡市公安局 编辑:陆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