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岁的小学生走山路去上学。
昨日,一名志愿者教孩子们唱《小红帽》。本版摄影 周次敏 本报讯 (记者姚瑶)甘肃舟曲石家山新东方抗震希望小学教室内,第一次唱响英文歌,第一次响起电子琴声,孩子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英文名。
昨日,10名新东方志愿者开始给学生们上课,让孩子们经历了许多“第一次”。
12月13日,“新京报·新东方爱心企业助学联盟”2010年新东方希望小学支教活动正式启动,10名志愿者将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
10名志愿者开始授课
前日下午,从甘肃舟曲县城到石家山,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后,10名新东方学校老师抵达石家山新东方抗震希望小学。
昨日一早,10名志愿者开始正式给孩子们上课。4名英语老师、3名数学老师和3名语文老师分别安排教三年级至六年级的相关课程。
英语课上,孩子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英文名,第一次跟着老师做起字母操,第一次走上讲台用英语自我介绍。
语文课上,孩子们听老师讲了邱少云和小熊找幸福的故事,还唱起《小红帽》。
语文老师杜鹃上完第一节课下楼时,3名六年级的学生守在楼梯口的转角处,双手捧着几粒糖果,轻声说:“这是特地给老师带来的。”
土坯房变成新楼房
2008年汶川地震前,石家山小学只有6间土坯房,没有操场,没有厕所。
“学生要上厕所,要到附近村民家。”校长韩孝先说。
全校共有6个老师,挤在半间房子里,批作业、备课、吃饭,都在一起。
地震中,6间土坯房倒塌,老师们搭起篷布教室。
新东方抗震希望小学建成后,3层新楼房内有45间教室,300多名来自石家山村等3个行政村的孩子们在此接受教育。
“这是全县最好的小学之一。”舟曲县教育局郭局长说,除了校舍、课桌、多媒体教室、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外,希望尽量通过支教等形式,让学校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 探访
留守儿童爬山求学
早晨6点多,山里依旧是漆黑一片。
10岁的刘友兰和堂妹刘丽霞打着手电筒,身旁跟着5岁的刘婷霞,3人攀爬崎岖陡峭的山路赶往学校。从家里到学校,她们要走40分钟。
刘友兰是五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4岁时,父母离婚,父亲一直在兰州的工地上打工。崎岖的山路,友兰走了5年,此后又带着两个堂妹一起上下学。
90%学生为留守儿童
“学校里很多孩子都和友兰一样,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留在家里上学。”校长韩孝先说,该校90%以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石家山村土地贫瘠,能种的只有小麦、玉米和土豆。“年产的粮食还不够自家吃,年轻的村民只能外出打工。”韩孝先说。
蹲着写作业的姐妹
下午5点,友兰像往常一样,带着两个妹妹下山回家。
沿山开辟的土路只有20厘米左右,一路上碎石不断,最窄处只有10厘米左右。3个孩子却在陡峭的山路上小跑着回家。“下山快,回家只要半小时。”友兰说。
东山乡寺下村3号,友兰和爷爷奶奶及大伯一家住在一起。
昏暗的正房里,友兰和妹妹们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放在一张长凳上,小姐妹几个蹲在地上做功课。“每天都是这样写作业,写完了再吃饭。”长凳旁的煤炉上,友兰奶奶加了点炭,生起大火做饭。
奶奶出去砍柴时,友兰就帮着做饭,“炒洋芋、煮面条,我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