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如果有人告诉我,一个人可以边旅游边做慈善,我一定不会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旅游是一种游走,而做慈善,要么是对贫困者的一种帮助,当下也变成少数有钱人获取资本的途径。试想,一个普通的游客,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又怎样做慈善呢?
事实上,当我两次来到印度南部的Auroville小村,从与荷兰人Camille相识,以至于对他发起的AMAIDI组织有所了解后,我的观念已经悄然改变。其实,做慈善有很多途径,这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们正是利用假期时间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同时,他们还能比较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既节省经费,又增添了一份责任感和成就感。因此,我很想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朋友们。
几年前,我和朋友结束了南部印度马哈巴利普拉姆的拍摄活动,来到了距马城一个半小时车程的Auroville。其实,究竟为什么要来这里,我俩都没想法。第二天吃早餐时发现,这里住了不少来自欧洲的游客,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志愿者。
“来这里当志愿者需要什么条件吗?”我好奇地问他们,“爱心和耐心。”他们回答。
事实上,这个AMAIDI的国际志愿者组织是一个名叫Camille的荷兰人发起的。他于20年前来印度,起初是喜欢印度,后来娶了印度老婆,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孩子,不知不觉把家和他的后半生就交给了印度。
“其实,创办这个组织只是希望自己在印度做个有用的人,如果除了我的家人,能做些对其他印度的贫困者有帮助的事,岂不很好?我希望那些贫穷的孩子都能得到教育,也许他们还会成为未来印度最出色的人物,我相信他们。”
Camille是个非常健谈的人,健康、阳光又有着特别宽广的胸怀,这就是他能创办AMAIDI国际志愿者组织的先决条件。Camille告诉我,他第一次听说欧洲人在印度生活是在1990年。2006年9月,Camille开始接触志愿者工作。不久,他就创办了自己的AMAIDI的国际志愿者组织。而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学习印度南部的泰米尔语言,为的是能与当地人有更深入的沟通。现在,他完全能说一口流利的泰米尔语。
“教学是我们AMAIDI组织项目的主要任务。”即使在一个英语授课的学校,学习当地的常用语也是必要的。因为课堂以外,很多学生都习惯用自己的语言和你交谈。印度人不会因为你不会说当地语言而排斥你,因此,双方都是很努力和真诚地交流。这种人与人之间能够很开放,很舒心地交流,使志愿者活动变得更有意义了,并且给双方都带来很大的乐趣。
很多志愿者离开很久以后还想回来,再次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里的生活令他们感触很深。我自己之前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感情,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一个志愿者的送别晚会,我看到他们眼里有泪水,那种对当地人依依不舍的感情,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
事实上,在中国国内,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将旅行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结合在一起的民间组织。比如“多背一公斤”,就号召每一位旅行者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在去贫困地区旅行的同时,尽自己所能地为那里的孩子送一些有用的书与文具用品;“红苹果公益旅行”等白领专项公益旅游也日渐升温。这些行为,都标志着旅行文化的日趋成熟,与之相伴的,是社会公益事业的日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