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大学生做公益 身边尽是机会
2012-02-15 09:11:12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52次 评论:0

  又是一年春运来,当农民工在为不会上网订火车票着急时,有一群贴心、可爱的年轻人站了出来——大学生志愿者。据媒体报道,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专门为农民工订火车票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

  大学生群体的热情、可爱不仅在春运时才有。如今,几乎每一个大学校园里都长期活跃着各种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公益组织,不分文理科,也不管是重点大学还是独立学院,这些学生公益组织以大学生特有的热情与智慧,建设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公益事业和梦想。

  “人”是我们的优势

  张杰是武汉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也是该校一项公益项目“大山里的魔法教室”的负责人。他们与湖北恩施市合作为当地的农村学校建设标准化的教室。据张杰介绍,这个项目缘起于个几到恩施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他们发现当地的教学条件非常落后,于是产生了为他们建设“魔法教室”的想法。带着这个想法,创始人们参加了一次公益创业大赛,胜出后得到了第一笔14万元的启动资金。

  “一年多来,我们总共建了11间标准化教室。”张杰对向记者说,接下来他们还准备为武汉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建“魔法教室”。

  在张杰眼里,大学生做公益,人员素质是最大的优势。大学生都很单纯,很有干劲,同学们甚至为了写策划熬夜,甚至“翘课”。“我们没有理念上的困惑,使命和价值观很明确。我们要做中国公益教育事业的领军力量,希望参与活动的青年人能通过活动成长为青年领袖,在公益事业上发挥自己的能力。”

  上海交大的胡建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胡建和他的团队刚刚参加了友邦保险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领袖选拔暨“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创意推广大赛,凭借和同学们的努力,组建的“HOPE”团队在大赛中表现优秀成功得到了启动资金。作为上海交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他正努力尝试利用这笔钱把项目发展成固定项目,每年10月都能举办一个“消除贫血周”活动。“大学校园里学生多,很热情,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他说。

  最大的困难还是钱

  “魔法教室”项目最开始的启动资金是通过参加比赛拿到的14万元。“可是,我们也不能总靠比赛挣钱啊!”张杰对记者说,“过去两年我们把国内可以参加的比赛都比了一遍。我们的项目好,所以挣了不少钱,但我们不可能每年都去比赛,评委都认识我们了,很尴尬的。”目前,“魔法教室”项目的资金中,一般来自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另一半则是恩施市政府给的配套资金,经过努力,他们与恩施市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魔法教室”投一部分钱,恩施市按1:1的比例拨一部分款。

  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张杰他们组织过义卖筹资,也找过学校团委,现在正在考虑成立一个自己的公司来解决资金难题。张杰希望开发“魔法课程”,不仅针对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弟,也针对别的孩子开设培训机构,把“公司”建起来。

  和企业合作是张杰的一个选择,目前国内就有不少企业在热心公益的时候,选择了和高校合作。

  “把企业公益和大学生群体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感受大学生的热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本来就要从大学生群体中寻找人才,而具有社会责任,热衷公益也应该是一个合格人才的基本素质。”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说,“其实,企业在做公益的时候,请热心公益的大学生参与项目的策划和执行,事情做了,又可以发现和培养一些青年领袖,这样双赢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怀有公益之心,身边尽是机会

  胡建还有一个困惑:“当我们想把事业在社会上扩大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告诉记者,现在参与他的活动的同学很多,但他担心同学们的热情不能持续。随着一些人的毕业离去,张杰和“魔法教室”项目也面临人员变动的问题。他希望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能做得更大更有影响力一些,能传承下去。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郭晓将热心公益的大学生看做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神经末梢。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的公益事业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即便像儿基会这样的公益组织的历史仍然不过才二三十年的时间,目前的公益组织根本不能满足社会对公益力量的需求。

  郭晓认为,在这方面,3000万在校大学生是壮大公益组织的重要力量,整体素质较高、社会责任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可以在传播公益理念、实践公益行动方面成为一支奇兵,而这些90后的孩子将是未来中国社会公益力量的基础和支柱。“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的大学生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开始实践、弘扬关爱他人的公益精神。”

  上海海事大学的陈杨同学刚刚获得了消除婴幼儿贫血公益项目推广大赛的第一名。他在同学中组织了8人的免费家教小分队,义务为学校周边的贫困家庭孩子辅导学习。尽管面临资金、人员变动等问题,但是陈杨已经感到,其实公益就在身边。“那些利用网络知识帮助农民工订票的同学,都应该赞一个,”他说,“其实只要怀有一颗公益的心,身边就尽是同学们实践公益理想的机会。”(本报记者 滕兴才 实习生 张蕾)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大学生 公益 身边 机会
上一篇捐2011年商演收入成立基金 赵本山.. 下一篇无锡网络公益探索个性化 去年活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