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沟墩实小: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爸爸妈妈,虽然你们不在我的身边,但我生活的也很幸福。我住在学校的托管中心里,一日三餐按时按点,每天都吃不同的菜,老师还把三个菜分装成六盘,挟菜可方便了。晚上老师辅导我们做作业,有不懂的地方老师会不厌其烦的讲给我们听,直到我们懂了为止。有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爸爸妈妈你们就放心吧!”这是沟墩实验小学学生家长李敏日前转寄给学校的一封信的部分内容。李敏感慨,沟墩实验小学“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成了孩子们放学后学习、生活的乐园,真正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合力为孩子营造舒适的家
沟墩实验小学“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创办于2006年,距沟墩实验小学校园仅一里路远,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内有学生生活、活动用房共52间,日常居住“留守儿童”100多人。
近几年,沟墩实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先后共筹措资金近50万元,新建维修了托管中心的各种生活、活动用房,添置了各种设施设备,着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舒适的家。目前,托管中心音乐舞蹈室、书法室、绘画室、网络学习室、图书阅览室、棋类活动室、谈心室、亲情电话室等功能教室配备合理,宿舍、厨房、餐厅、浴室等生活用房配套齐全,先后添置了13台电脑、4000余册图书等学习用品,电话、电视机、DVD、洗衣机、太阳能、冰柜、蒸饭车、双人床、被褥等生活用品。沟墩镇党委政府为每一名住宿的“留守儿童”送来了一套床单和被套。在沟墩镇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为孩子们送来了跳绳、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笛子、二胡、书画用品、中国象棋、围棋、乒乓球桌、篮球架等活动器材。学校还制订了《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家长联系制度》、《餐厅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厨房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好少年评比制度》、《思想道德、文体活动、生活辅导员职责》等,制作成彩色版面悬挂上墙。同时在墙体、走廊、宿舍和各功能室张贴名人语录和宣传画,书写育人标语,打造了一流的育人环境。
爱心让“留守儿童”很温暖
沟墩实验小学“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里最小的孩子七岁,最大的十一二岁,衣、食、住、行、学习、活动等样样要人问,件件要人管。
“在我们这里有一批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辅导员,他们让托管中心充满了凝聚力,非常温暖。”沟墩实验小学校长陈必超向记者介绍,社区老书记张文锦、宗益林,老校长戴元龙、陈克志、李道才等“万年青志愿工作站”的老同志,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定期同“留守儿童”谈心,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戴元龙等人收集编写了60多个革命故事、伟人故事、成语故事,定期到托管中心讲给“留守儿童”听,丰富了孩子的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学校老师、后勤人员主动和“留守儿童”结对,从学习和生活上关爱他们,使“留守儿童”衣、鞋破旧有人洗补,患病能及时就诊,上学、放学有人带队,食宿有人安排。学生张莉盆腔积液,腹痛难忍,生活老师立即将她送医院急诊,并且整夜陪伴她。一年级学生孙佳佳到托管中心后,经常想家,一吃饭就哭,生活老师陈紫娟陪伴她一周后,孙佳佳变得乐意在托管中心生活。
活动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
长期的封闭管理会让“留守儿童”产生厌烦情绪,如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乐意在托管中心生活,一直是沟墩实验小学注重研究的课题。
陈必超校长告诉记者,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对新住进托管中心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共建一个温暖的家”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他们了解托管中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明白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是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员。每月,学校对托管中心孩子至少开展一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每周, 学校要求托管中心孩子至少同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联系,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家和托管中心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沟通亲情;每天,学校组织托管中心孩子定时收看电视、阅览图书、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和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目前托管中心已经成立了书法、手工、绘画、作文、讲故事、中国象棋、围棋、踢毽子、跳绳、乒乓球等十多个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托管中心有多名学生在全国“世纪之星”书画比赛中获得金奖;陈新宇、梁数等同学在市县举办的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曹新宇、李新等20多名同学以优异成绩被盐城中学和阜宁中学录取。郭益成 曹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