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留守儿童不孤独
留守儿童因父爱母爱欠缺,一部分成为问题儿童;还有因爷爷奶奶的“隔代”抚养,个别儿童养成任性或孤僻的性格。长期以来,成为家长们的“心病”和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1月16日,记者在我区中舍幼儿园采访时,却发现这里的留守儿童拥有一个温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各种形式的亲情关爱,让这里的留守儿童跟普通孩子一样,茁壮成长。
幼儿园是留守儿童快乐的“家”
“爷爷年纪大呀,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水呀,爷爷笑哈哈;奶奶年纪大呀,头发白花花,我给奶奶端凳子呀,奶奶笑哈哈……”在教室里,6岁的小勇扭动着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面前放声欢唱着儿歌《关心老人笑哈哈》。
眼前活泼开朗的小勇是个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都到常州打工,只剩下爷爷奶奶在家里照看小勇。奶奶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是没有幼儿园的,孙子虽然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也只能天天跟着老人在家,没有机会到幼儿园上学。”中舍幼儿园副园长顾招娣告诉记者,“像小勇这样,过去因村里没有幼儿园而无法上学的适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
为解决孩子们的入园难题,区领导将中舍幼儿园列为民生工程项目,抓紧落实,快速推进。2012年2月,中舍幼儿园正式开学了。刚开学,申请入园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有小区居民,连周边村的居民都带着孩子来入园。看到室内室外丰富的幼教设施,电视、电脑、空调、多媒体、组合音响一应俱全,家长们笑逐颜开,都说“这么好的幼儿园只在城里看到过,区领导真为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很快,报名的队伍排成了长龙,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家长带着孩子到中舍幼儿园报名,首次入园人数就达160余人。
老师是留守儿童的“临时家长”
“晨风轻轻吹,小鸟快快飞,我上幼儿园;晨风轻轻吹,小鸟快快飞, 我上幼儿园,脸上笑微微……”响亮的儿歌夹杂着孩子们的欢呼声从幼儿园大(3)班教室传来。循着孩子们的歌声,记者被教室内温馨愉快的氛围感染:崭新的课桌板凳整齐摆放,孩子们专用的杯子、毛巾一字排开,墙壁上张贴着孩子们喜爱的图画和手工作品……
中舍幼儿园共有孩子929人,其中留守儿童大(3)班3人,中(1)班2人,小勇、小青平时由奶奶看护;丁当、小丽由外公外婆抚养……顾招娣副园长一口气报出幼儿园留守儿童的人数及其抚养情况。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生活,快乐成长,该幼儿园全部26名老师、48名教职工更是当起了“临时家长”。
“因为这些小朋友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刚与老师们的接触中显得十分拘束。”顾招娣说,“在入园前,这些小朋友在家一般都是在附近玩耍或者是跟着家中老人,许多小朋友得不到良好的学前教育,有的甚至连上厕所都要人教。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做好平时教育工作的同时,更为每个留守小朋友建立了档案资料,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了‘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园里每个人都像他们‘临时家长’一样,对他们关怀备至。”
区关工委副主任刘必盐介绍,全区现有留守儿童204人,其中6岁以下的有40人,7至13岁的126人,14岁以上的38人,其中上幼儿园的40人,入小学的126人,读初中的32人,在高中和职高就读的有6人,均未发现有辍学现象。其中以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较多,共有186人,占留守儿童的91%。根据要求,各基层关工委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逐一落实监护人员,确保留守儿童按时接送到校。
与此同时,区关工委还对辖区内的孤残儿童进行挨家逐一登记,其中失去双亲的孤儿有28人,残疾儿童29人。政府、家庭和学校网格化管理,联手呵护,孤残儿童同样会感受人间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