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理念南通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志愿服务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传递过程。近年来,南通市大力发挥志愿服务在倡导良好道德风尚、提升公民文明素养、保持社会良好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紧紧围绕时代和民生需求,拓展服务渠道、打造特色品牌、创设活动项目,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持久化。
协调联动,促进全社会价值认同
建立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加强部门分工协调。进一步强化有关职能部门对各条线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今年上半年将志愿服务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从原先的16家增补至35家,实现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体系全覆盖。二是不断扩大社会参与。注重发挥“江海志愿者”的品牌效应,积极顺应社会形势、服务需求和志愿理念的变化,推动全市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建立健全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将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三是积极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在市直新闻媒体常态化开辟专栏、刊播公益广告,大力传播志愿服务先进文化,推动志愿服务成为社会公众自觉、普遍、时尚的生活方式。3月上旬,组织全市50多名江海小记者分赴各县(市)区广泛寻访优秀志愿者,并在《江海晚报》整版刊登8名志愿者的事迹,志愿服务精神的薪火相传感动了广大南通市民。
组织培育,催生志愿服务中坚力量
搭建平台,帮助志愿服务组织提升自身策划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行动影响人、以团队凝聚人、以阵地留住人。一是强化组织认同,组建专业志愿服务社团。坚持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并重,全面整合各类爱心团体,大力发展服务民生的公益性社团。比如崇川区着力推进“千团大建”,重点培育便民服务、公益管理、文体爱好类社区社团,2600余支队伍常态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精神文化等方面的100多个服务项目;港闸区推行包括团体志愿服务规范化在内的志愿服务“四化”工程,建立“汉生爱心互助协会”等12个领军社团和近千支专业服务队伍,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力和向心力。二是坚持重心下移,志愿服务阵地在基层落地生根。坚持社团发展细胞化、服务精细化原则,把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建在基层,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向小型化、经常化、社会化发展。以全国优秀志愿者陆善洪命名的“善洪志愿服务工作站”,“义工联合会”,“彩虹之心义工社”,“天玺红娘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社团均把日常活动阵地建在社区,群众一有需求,志愿者就能马上赶到。
项目拓展,实现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
形式多样的项目建设是促进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南通市始终坚持可复制、可推广、可持久的原则,以集中行动造势、以日常活动筑基,做实、做久、做优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品牌化项目体系,使志愿服务成为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一件乐事。一是围绕政府所盼创设服务项目。配合市中心工作,为大型节会提供礼仪、文明引导、后期保障等方面志愿服务,每年有近千名志愿者服务于全市各个大型节会,成为展示南通形象、提供优秀服务的一面旗帜。配合中央文明办部署的重大网络传播活动,组织志愿者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续写雷锋日记、“‘四不’文明行动”等为重点工作内容,在网络空间积极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博文、发贴量位列全国第三。配合廉洁教育宣传,广泛招募廉洁接力志愿者,下阶段将开展廉洁接力社区行、校园行、企业行等活动。二是围绕社会所需创设活动项目。从社会真实需求出发,列出文化建设、平安建设、环境整治等20类指导性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在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开展“江海志愿者 周周见行动”主题活动,由各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自主申报,并在每个月确定一个周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市各有关单位申报并开展的活动项目超过1000个。积极拓展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成立南通驾培协会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和市区31个驾校分队,每位机动车新训驾驶人注册登记成为志愿者,加入所在驾校分队,服务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开展保护山川河流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市区24家环保社团与社区、濠河管理处等单位结对,常态化开展碳排放调查、排污调查、水质监测、水体清洁、生态修复等志愿服务项目。三是围绕群众所盼创设服务项目。针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群乐汇”、“村村乐”“讲文明知礼仪”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送戏、送礼仪知识下基层千余场;针对小区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开展“爱心送餐”志愿服务活动,26家餐馆、食堂免费提供饭菜,56位志愿者风雨无阻上门送餐陪聊,51位独居高龄老人受益;针对城市青年婚恋问题,在市区建立37个社区“红娘”志愿者工作站,定期开展集中联谊活动;针对群众看病难,组织“名医进社区 健康伴我行”大型医疗志愿服务公益行动,300多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名医志愿者先后深入社区,举办了20场名医现场讲座及义诊活动,受益群众达数万名。
激励保障,引导志愿者乐意奉献自我
根据志愿者参与服务不图金钱回报,但希望能得到认可、尊重、支持和个人价值肯定的特点,不断探索建立保障激励措施,从价值认可、工作保障等方面尝试建立激励措施,引导志愿者更加乐意付出热忱。一是为志愿者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2008年在全省首创开发建设了江海志愿服务平台,实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在线注册、在线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信息的实时发布。二是为志愿者解决工作保障。自2008年起,协调中国人寿南通市分公司为江海志愿者量身定制“江海绿洲”保险方案,赠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意外医疗保险。2013年将精神文明先进典型纳入赠保范围,保单总额高达73亿元,受惠对象超过14万人。三是大张旗鼓表彰先进。2012年起,由市文明委每年命名表彰“十佳”优秀志愿者,并在全市性大会上进行公开表彰,大大增强了优秀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四是落实激励政策。协调教育、卫生、税务等部门,针对不同特点的志愿者群体,着手研制不同类型的激励方法和载体。卫生系统在全国首创为无偿献血志愿者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启动“无偿献血者优先”服务。
通过完善领导机制,广泛发挥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性,形成全市范围内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工作氛围。并计划完善工作评价机制,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指标的星级考评制度,加大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项目评选表彰和宣传力度,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认知度,激发大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