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护照”助推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
加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举止和行为习惯。泰州市海陵区城东小学抓住青少年行为养成关键期,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点,创造性地推出了人手一本的特别护照——“文明护照”, 作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记录和证明,以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一是科学设定文明指标,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学校针对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广泛征集德育专家、心理专家、德育教师、家长代表、社区群众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将概括性的文明礼仪目标细致而具体地制定成可操作的文明礼仪标准,内容涉及到了学生校内外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好。同时,根据学生年级不同,每本护照中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的文明礼仪要求,在固化基本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的进阶目标,在全学年中呈一定梯度的螺旋式更替。通过阶梯式推进,确保每学期涵盖近50条文明礼仪规范,让每个学生在学期初就明确认知自己本学期的文明礼仪规范养成目标,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照执行,提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是定期评价文明行为,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文明护照”每两周为一个活动周期,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评定,能完成要求的就在该项文明指标后面打“√”,仍需改善的标记为“△”。校内礼仪评价在全班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老师、同学进行评定,校外礼仪将评价权交给家长和邻居,提高家庭教育话语权,避免出现校内校外“两面性”现象。通过定期的评定,让学生自己在文明礼仪习惯上找不足,促进学生从知行分离到知行合一的有效转变。同时,在校外他评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家庭及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鼓励家长、邻居对照礼仪规范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到“亲有范、子有规”,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空间,促进教育效果最大化。
三是合理颁发文明签章,激励学生争先创优。“文明护照”仿照公民护照的签证方式,由学校老师,根据每期测评情况,签发“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印章,让学生在点滴中进步。同时,学生每次测评达9个以上“√”(即合格),所在班级给予签章一枚,每本护照积满9枚签章,该学生可晋升为本学期学校“文明少年”,每学年积满18枚签章可当选年度“文明标兵”,学校授予印有学生个性签名的“文明标兵”印章一枚,让学生知道每一枚章都能见证自己的文明修养,激励他们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文明护照”自2013年9月在全校所有班级推行,数千名学生人手一册,经过一学期的试运行,很多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变得更有礼貌,见面主动问好等文明礼仪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从一开始的羞于言谈变得活泼开朗,既培养了自己的勇气,也加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更懂事了,并且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下一阶段,我市将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文明护照”工作进行研讨。一是优化文明指标。使文明指标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分类施教的原则。二是细化考评规则。实行星级考评,每项文明指标设一星至五星5个标准,拉开考评差距,拓宽进步空间。同时,定期开展家庭回访工作,确保校外他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扩大“文明护照”影响。加强与社会相关行业的协调沟通,推行“文明标兵”社会体验计划,通过社会的认可来提升“做一个文明人”的价值,让社会参与到未成年人德育培养中来,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处处都要成为文明的“代言人”而不是“旁观者”,为社会的文明、市民素质的提高作出属于他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