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未成年人8礼规范养成教育报道·言谈之礼篇
“没想到,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给同学起绰号。”作为母亲,乔燕充满担忧。
乔燕的儿子才上二年级。
乔燕告诉记者,儿子班上有一个女生,体型比较胖,再加上姓朱,同学们背地里都叫她“肥猪”。“有时他和我说起班上的趣事,就以‘肥猪’代称那个女生,我批评过他好几次,明确告诉他不可以给同学起绰号,但是他总不记得。”乔燕说,“直到上个礼拜,他回家告诉我,那个女生不小心碰掉了同桌的课本,同桌非常生气地当面叫了她一句‘肥猪’,那个女生立刻就气哭了。从那次以后,他开始刻意地控制自己不再叫同学的绰号。”
记者了解到,相当多的学生都有因为长相、名字、性格,而被同学起绰号、喊绰号的烦恼,这类绰号往往带着不尊重的意味,常常带来负面心理影响。
起绰号的对象,还不仅仅是同学。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学生会给老师起绰号。七年级刘昊辰告诉记者,在他们班里就有同学给老师起绰号:“我们数学老师姓史,平时对我们很严厉,有几个同学挺怕她,背地里喊她‘死’老师。”
在我市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明确规定,学生在校内见到老师要打招呼,喊“老师好”。市一中教导主任季一鸣告诉记者,他遇到过好几次,学生见到他,脱口而出直呼他的名字。“我知道,其实不少学生背地里都是直呼老师名字的,喊成习惯了,所以他们有时见到我,一下子就转不过弯来。”他说,“不过学生也都知道这样做不对,总是红着脸纠正过来再喊一遍‘季老师好’。”
除此之外,季一鸣还在学生中发现一种更典型、更常见的不文明言谈行为——说脏话。“他们学到的脏话大多来自网络,或者是在家里听父母说的,很多其实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人云亦云。”他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人士对未成年人开展言谈之礼养成教育,都认为很有必要。俗话说,“舌头打个滚,叫人不蚀本”,其中含有的意味固然有些庸俗,但是,言为心声,言由心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言谈都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人与人交往中最重要的方式,“舌头打个滚,礼从嘴边生”——这是一个文明人起码要做到的。
那么,如何做到言谈文明有礼呢?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中规定:
3-6岁(幼儿园阶段)
1.学会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用语。
2.在成人的提醒下,能主动与人打招呼。
3.学会举手发言。
7-12岁(小学阶段)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4.在校园和公共场所讲普通话。
5.不说脏话谎话。
13-15岁(初中阶段)
1.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不东张西望。
2.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3.不强迫别人回答不愿意说的问题。
4.讲话音量、语速适中,让别人听得清楚。
16-18岁(高中阶段)
1.不打听不泄露别人隐私,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2.与人交谈时多给别人讲话时间。
3.语气平和,言语谦恭。
言谈之礼目标:
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