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关系到中国人整体素质
近几年,“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开展。广州自2010年建立了第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后,也在全市全面推开这项工作,但这项工作不是仅仅在各镇的中心小学挂一个“广州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牌匾那么简单。
按照有关规划,广州市将在7个有乡镇的区、县级市各建立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具体建设模式主要以校内改建为主,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划出教室,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专门使用;在不具备条件的学校,拓展现有教室的活动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活动,“一室两用”。这些“乡村学校少年宫”还会整合校外青少年宫资源,依托镇、村中心小学,保证有挂牌标识、师资队伍、固定场地,而且还必须有教学计划、活动开展和经费保障。
在依托中心小学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同时,一些地区还将青少年宫在镇街设立分教点作为少年宫下乡的重要举措。值得提倡的是,“乡村学校少年宫”实行“免费及成本性收费结合”,特别是对持有区一级民政部门特困证、救助证,以及申请减免收费并获得相关证明的,实行免费或减免收费。毕竟,你建设得再好、开展的项目再多,如果乡村孩子支付不起,或者成为商业性项目,就不可能达到设立初衷。
从广州的实践来看,以青少年宫分教点和中心小学为依托的两类“乡村学校少年宫”提供了多种活动项目。可供选择的兴趣班涵盖了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类,分入门、初级、高级班,以90分钟为一大节,每门课程学时15周,可重复报名或多项报名。师资方面,除了少年宫固有的教师团队,还有社会聘请辅导员,以及义工辅导员。有的少年宫还设有免费成人课程,如学习瑜伽、健身操等,专门为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而设。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设立为乡村孩子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使其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原来假期或课余时间,乡村小孩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做得最多的就是看电视、去网吧,甚至去野泳,不仅容易造成伤害事故,而且能学到的东西也不多。
更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许多乡村小孩对课余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呈现出日益高涨的趋势。而他们无能是财力还是精力都无法在市区少年宫与城市小孩一争高低,何况即使城市家长往往也需要通宵排长龙报名争取学位。“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设立,满足了乡村小孩与城市同龄人一样拥有的对“第二课堂”强烈的兴趣,为他们增添了一个接受科学、艺术、体育教育的课外活动乐园。
从目前来看,制约“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发展的有三大瓶颈,即场地、经费及师资。除了在学校内部现有的教学场地中挖潜之外,师资则依靠教师团队和外聘及义工辅导员。因此,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应该加大社会宣传,让各界出力,提供相应的支持。比如,由企业、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向中心小学提供场地和赞助,有专业技能的市民积极应征义工辅导员,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共青团组织志愿者和义工参与建设和相关活动,等等。
另外,也要鼓励各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因地制宜,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如白云区太和一小开展客家刺绣、客家山歌等乡土文化活动,钟落潭小学依靠大学城优势争取师资支教,等等。
只要政府、社会和乡村学校、家长小孩齐心协力,“乡村学校少年宫”就将会办得越来越好,乡村孩子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多彩,并形成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对中国人的素质提升也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乡村学校少年宫”主要以校内改建为主,因此,往往选择有条件的中心小学为平台。政府在建设初期提供资金进行场地改建是第一步,包括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无论是专门教室还是“一室两用”。其次,要在青少年宫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开设科技实践、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品德教育等各种活动项目,在课后和假期面向全镇未成年人免费开班,为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不断丰富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再次,要有长期计划和安排,保证师资队伍、固定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经费投入的持续稳定,这可能是最难得的。这往往需要社会力量的关注,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让更多“有心”、“有闲”的人来帮助和参与,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队伍。
总之,“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是农村孩子的成长乐园,而且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关系到中国一半人口的素质教育,应该予以重视。(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