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毒胶囊”源于企业集体道德失守
2012-04-27 06:58:44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98次 评论:0

“毒胶囊”源于企业集体道德失守
 

                上周由明胶引发的话题在迅速发酵,果冻、老酸奶加入工业明胶的传闻尚未厘清头绪,又传药用胶囊涉案。多家厂商被曝用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皮革下脚料做成的工业明胶以制造药用胶囊,其中不乏国内知名上市公司。(4月16日《新京报》)
        救人的药品,变成了害人的毒物,小小的胶囊竟然暗藏如此玄机,实在令人震惊。佛教典籍中喻指人的躯体为“臭皮囊”,有戏言的成分。而我们今天吃的一些胶囊药物却成了名符其实的“臭皮囊”。药品本来是防病治病的,如果作为药品外衣的胶囊铬含量超标,成了“毒胶囊”,“良药”便变成了“致病”的毒药。
  笔者认为,“毒胶囊”横行,源于企业集体道德失守和监管失范。从报道中来看,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追究和打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图便宜居然毫无异议;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药品生产企业,明知道这种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竟然也无所顾忌地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对“有毒胶囊”的来龙去脉都心知肚明,却集体失守了企业的责任底线,心照不宣地开展合作,这也暴露出监管的死角和盲区。比如用废旧皮鞋熬制工业明胶,相关的当地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是否都尽到了管理职责?比如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已经流入了修正药业这样的大企业,当地的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又都是如何做的事前监督与检查?何至于相关管理与监督、检测部门的专业设备还不如记者的采访有效?媒体曝光问题药品,何尝不是在曝光行业问题监管。
  笔者认为,根治“毒胶囊”,一方面打破违规者处罚不力,造假成本过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出了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从根源上、体制上堵住“毒胶囊”横行的制度漏洞。“毒胶囊”很可怕,但生产企业责任底线的迷失和监管无所作为却更加可怕。要真正提升药品、食品以及其他产品的安全系数,就必须加大造假者的违法成本。人们还关心的是,目前还有多少行业存在以工业明胶冒充食用胶的现象,期待监管部门给公众一个答案。(来源:海南日报)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胶囊 源于 企业 集体 道德 失守
上一篇英雄的“保质期”(与雷锋同行) 下一篇产品“出事”了代言名人岂能退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