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红十字会日前通报了“卢湾红十字会高额餐饮费”调查及处理情况,本次活动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人均150元的标准,有关部门已经责成对超过公务接待标准部分由个人承担。
责成退回超标的餐费,“万元餐”事件的处理结果已经写就,然而,公众的质疑显然还没有结束。一个基本的推理逻辑是:红十字会自身不能创造财富,“万元餐”即便反映到账目上是“业务经费”,但归根到底与公益机构的性质不符;成天鼓励着别人奉献爱心,自己却一顿就能吃掉近万元,这如何取信社会?红十字会的行政经费来自财政拨款,可是,红十字基金会也是其下属机构,却是需要向社会募集善款。
公信力是公益机构存在的前提,作为公益机构唯有更加谨慎才是——而“万元餐”一旦发生,公众就有理由担心,这是否只是善款被挥霍的“冰山一角”?
不妨看看国外公益机构是如何透明的:在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规定,公益机构必须向州首席检察官提交年度报告,首席检察官还可以代表公众对触犯公共利益的慈善机构提起公诉;任何美国公民都可以向慈善机构查阅账目;慈善组织一旦遭到慈善评级机构的信誉质疑,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正常运作。
“万元餐”事件发生后,无论是上海红十字会还是中国红十字总会,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的规范和透明,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让公众全面了解红十字会工作,提升红十字会透明度。这都值得肯定,而对民众来说,也期待着红十字会相关信息的公开。如果做到这些,相信公益机构吃“万元餐”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文/舒圣祥 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