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选择的话,相信傅蔚冈先生并不会愿意以这样一种方式将自己的名字见诸报端。在过去,他通常以“晨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评论版,而不是现在这样,大规模地出现在各个都市报的社会新闻版中;他过去谈论的是金融和经济政策问题,而这两天,他则是在药家鑫案的后续报道中被人谈论。一名学者,一条出于善意的微博,在一段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影响力巨大的社会话题,这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恐怕不仅仅是“捐助”一事本身。
傅先生在22日的微博中表示,“从今日起到4月30日00:00分,凡转一次本微博,我将为张妙女士的女儿捐助1元人民币”,相信他秉承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出自真心地想要对药家鑫案中受害者的家人略尽绵薄之力,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追求,无可厚非。当这条微博以傅先生本人并未预料到的速度被大规模转发的时候,傅先生的绵薄之力显然已经被公众的热情透支殆尽,剩下的大概就如他本人当时的MSN状态一样:“头炸了。 ”我相信任何理智正常的人都会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并且能够设身处地为傅先生着想,这也是之后大多数网友们在转发这条微博时,同时叮嘱傅先生 “量力而行”的原因之一。是的,真正心怀善念的人,往往愿意以己度人,好施援手;这是傅先生发出这条捐助微博的原因,也是后来有不少人愿意与傅先生共同分担捐款的原因。
应该说,这是一次完全自发的慈善行为。没有高调的媒体采访,没有盛大的仪式安排,可能也不会有立此存照的发票以供展览。结合“慈善”两字最近频现报端的程度,我们大概可以预料到,当低调的捐助最终演化成万众瞩目的善行时,傅先生所承受的压力之大。所幸的是,傅先生在失眠的同时,也收获了人们普遍的理解,更赢得了主动前来分压的肩膀。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还是朝着圆满的结局在发展着,而眼下,最缺的可能就是皆大欢喜的大结局。
不过,现在说“皆大欢喜”已然不太可能,对一些人也不尽体贴。张妙的逝去,受到伤害的除了她的丈夫和儿子之外,其实更多关注这一事件的社会公众亦感同身受。药家鑫案从披露伊始引起社会公愤,到随后案情发展的一波三折,再到最后审理审判时众说纷纭,被折磨的恐怕不仅仅是“社会良心”四个字。而在药家鑫一审被判死刑之后,压抑的公众情感一经宣泄后形成的空白恰好被傅先生横空出世的捐助微博所填补。应该说,这种急于对受害人家属进行补偿和抚慰的心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和向往。在这样的前提下,谁又会去苛责傅先生的善意之举呢?
古语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从事情的发展来看,傅先生的善举还真不是有心为之,因为目前知名度暴涨的傅先生是很希望再次回归到以往的平静生活中的,做做学问,发发议论,相信他的质朴愿望最终或能实现。然而,当一切复归平静之后,中国的社会中不应该只是多了一个忽然之间得到几十万元捐款的孩子,这对傅先生是不公平的;对我们自己,也是不公平的。(文/晨报评论员 郁潇亮)